曹操有心促进工商,对于曹洪和糜芳的小动作并不理会,反而乐见其成。一个是自己的小弟,一个是自己的二舅哥,都不是外人,有他们的带头模范作用,那些世家、豪门就会将紧紧盯着土地的目光挪开,看向他们不曾注意过的商业投资。
只要他们肯投资,肯拿钱,曹操不介意带着他们去三韩和倭国逛一逛。三韩还好说,只有一些人参、貂皮什么的,倭国却是遍地的黄金白银,对曹操的货币体系绝对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此外还有南洋爪哇的橡胶、粮食、甘蔗、水果等等。
让这些人的目光不至于总是盯着大陆这一块儿,而是能够开阔视野,将眼光放得长远。除此之外,曹操还有让马钧改良织布机的想法,因为曹操曾经学政治的时候看过英国资本主义萌芽诞生时发生的情况,那就是著名的“圈地运动”,和“羊吃人”事件。
当时曹操还小,似懂非懂,如今的想法成熟,自然也打算尝试一下。不过曹操不打算在大汉境内施行,都是我华夏子孙,曹操还没有那么的冷血,更何况放着北方游牧民族大片的草场不管,这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不是。
以往北伐草原,汉人总是将那些游牧民族杀死、赶走即可,对草原本身没有兴趣,因为在汉人眼中,这些无法耕种的土地没有价值。也正因为如此,北方游牧民族如同韭菜一样,割了一茬还有一茬。
匈奴、鲜卑、突厥、蒙古、鞑靼,名字虽然不同,本质却是一样。这些游牧民族就如同汉人的噩梦一样,一旦汉人进入改朝换代的轮回,这些游牧民族必然会前来烧杀抢掠,并趁机壮大。
无论是筑造长城,建立边军,还是和亲,推行教化,都无法使这种情况得到改善。结果就导致了汉人最后一个政权的覆灭,被满清奴役了两百多年。那真是一个极度黑暗、恐怖、荒蛮、落后的两百多年,现在想起依然义愤填膺,不忍回顾。
而游牧民族的问题之所以一直都无法解决,根源其实就是两个字——利益。草原无法给汉人带来利益,所以没有人肯过多地花费心思。如果马钧的织布机改良成功,草原在汉人的眼中不再是荒蛮的代名词,而是变成一座座的金矿。
那些富可敌国的世家、豪门会不会宛如见到肉骨头的狗一样,争先恐后地扑上去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有了这些人的投资和努力,北方草原将布满汉人的身影,游牧民族也会放下手中的刀箭,重新拿起马鞭,成为牧场中的雇工,为汉人放马放羊。这种技能刻在他们的骨子里,不用学,天生就会。
有土地,有雇工,北方草原简直是天生的羊毛生产基地,条件这么好却荒芜了这么多年,曹操都替上天感到惋惜。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不会有人说游牧民族人口太多,而是太少,无法满足牧场的需要。
当然,这一切依然只是曹操的一个美好的梦想,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曹操就必须解决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粮食。
还是那句话,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想要让商业流通起来,就必须保证农业的稳固。无论什么时候,吃饱肚子永远是第一要务,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撑,所有的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可是仅仅凭着亩产300斤左右的小麦,或者是产量要稍微高一些的水稻,是根本无法实现吃饱肚子的愿望的。风调雨顺的年景还好些,一旦灾荒之年,田地里颗粒无收,那就是一场灾难。
所以想要解决粮食问题,曹操就必须得到高产作物的种子,而无论是土豆、红薯还是玉米,这些高产作物的种子统统都在美洲。
很多时候曹操都觉得有一双无形之中的大手,将人类玩弄与股掌之上,因为这就仿佛是一场寻宝游戏。最先发现美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