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城北,北阁。
几个月前的金风楼中,点绛唇与望岳的出世,惊艳了江州。甚至有人说,这两首诗词一出,接连几年之中,江州都再无好词拿出,惹人愤慨。到得如今,那首点绛唇已经在各个宴会被每每唱起,数个月的时间都不足以冲散它所带来的震撼,甚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传越广。
据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士透露,两首诗词已经向外流出,到达帝京,扬州,甚至是较远的颍州。那里也是有人别具匠心,该出了诗词的不同版本,皆温婉动人。只是,其中那首望岳,却一直无人敢动。至于原因,大抵是不适合那种娇柔做作的声音吧!
在此的影响之下,方文之名也越加广为流传。世人都知道,江州出了个了不得的才子,已经隐隐追上帝京那一群人的脚步。若能成功,怕是整个江州都会扬眉吐气,自诩文气盖过其它诸城!
不过,事情总不会一直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间久了,总会有一些为求名声而不知深浅的毛头小子出来打打秋风,刷刷存在感。大义凛然的说些对方抄袭的猜测或负面评论。说得几次,一些愚人竟还真的相信,争相对方文口诛笔伐起来。
这些事情,所有人都是抱着一笑置之的态度,当做笑话来听的。直到前几日,扬州著名才子柳斌出面,点头承认望岳一诗他曾听人说起,是为抄袭无疑。人们才逐渐出现了骚动,开始半信半疑起来。
北阁,三层楼阁。依山傍水,面朝忘忧最宽大的河岸,背临挺立高山。一年四季皆是环境优美,沉寂心神。四时之景不同,其乐也无穷!
据说圣上已经下旨,每年都会有惊世大儒前来讲经,道高名宿四季常驻,为天下学子解惑,乃一处求学妙处。可见,景阳大帝的脑瓜子还是很灵光的。此举,便收拢了天下仕子之心,让其尽入吾彀中。
一旦成功,他在天下人的眼中,势必再上一个台阶。不再仅是一个英明的君主,更多地,或许是倾尽心思为人们谋福的光辉形象。
这并不需要百姓们多么认同,只要文人认同就好。无知百姓,只知道肚子里有墨水的人,说话就是对的。他们能看清最基本的是非曲折,但稍加复杂一些的,就不再具备这些能力。所以,这是一个文人的时代!
乐声响起,荡漾在北阁二楼。一张张信笺在众人手中传来穿去,不时有低沉且有韵味的声音低声诵读起来,周围人暗自点头。
这里的气氛不似别处那么活跃,每个人都正襟危坐,紧紧的守护着身为才子的端庄礼仪,勿使人轻看。因为这里的重量级人物太多,稍有不慎便会引来批论,丢失颜面。
这里,坐着的都是江州顶尖的小辈与老人!
二楼,是个布局精美,古韵悠然的阁楼。相比于三楼,这里明显要宽大许多,容纳得了这么多人。既不显拥挤,又没有一楼的喧闹。
才子名宿分开而坐,相互对面。座椅都只是一个蒲团而已,身前一张不足一平方的小矮桌,搁着笔墨纸砚,以留作诗之用。所有人都可即兴而来,挥诗一首。无论才子或名宿。写完诵读之后,自然有一些更加经学精研的人起身品评,论其优劣。
若是遇到上佳的诗词,自然会在众人手中流动观看,有意见者,也可起身询问诵读,与众人论道,当然,也会有人对其点评。
名宿一列,最前方摆放着四个座位,但却只坐了三个。主坐之上,坐着一个双鬓斑白的老者,神色慈祥,却不怒自威。一个手执玉萧的平凡青年跪坐一旁,为其磨墨,但老者未曾动笔。
左侧,乃是一位一脸严肃,腰配玉带的老者。右侧,是一个衣衫破烂,满面含笑的老人。
所有人,就连他们身后的名宿,将目光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