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倡议书发出去不到一周,十三州内便有不少人响应。他们集结部队向洛阳进发,中途还在不断扩充队伍。
南阳太守袁术,也就是袁绍的弟弟,这次是第一个赶赴洛阳的势力。先前袁绍是第一个通知的他,可那会儿他不愿意趟这趟浑水。因为他知道没把握能赢,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现在是大家一起讨伐董卓。
小算盘打的很精,袁术虽然看不起袁绍,但凡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他又怎么会公私不分呢。他看不起袁绍是一回事儿,联合讨伐董卓是另外一回事。公是公私是私,这点袁术一向都分得很清楚。
长沙太守孙坚,率领手下人马离开长沙城,浩浩荡荡向都城洛阳进发。他等着一天等了很久,现在终于能够讨伐董卓了。孙坚胸怀大志,而且还有两个与他志向一样的儿子。他的底气很足,而手下的将士们士气更足。
上党太守张扬,他早就看不惯董卓了。平时他作威作福也就算了,现在把都城洛阳搞得乌烟瘴气,也牵扯到了很多洛阳城内的富贾豪绅。不把董胖子灭掉,他们这些大汉臣子岂不是要被沦为笑柄么。
北平太守公孙瓒,先前一直籍籍无名,可打黄巾军时他出尽了风头。但是没有赶赴洛阳城,而是做了北平太守。有心杀贼奈何实力不足,一接到倡议书马上出发,甚至一刻都不想在路上耽搁。
广陵太守张超,北海太守孔融,山阳太守袁遗,西凉太守马腾,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徐州刺史陶谦,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
还有一位,在将来影响了整个战局的发展和走向。此人当时官拜骁骑校尉,姓曹名操。
该来的都来了,不该来的也来了。大家互相认识,但是没几个关系真铁的。他们都聚集在了距离洛阳城不足百里的地方,在这里安营扎寨,这些人陆续赶到集结地。先自报家门,然后登记手下人数。
因为各路诸侯都来自大汉版图的关东地区,所以他们这次联盟的名字就叫关东盟军。大家都收到了袁绍的倡议书,也都是因为倡议书才来到了这里。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大家此行的目标是一致的。或许有一些不同的心思,但是他们首先要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干掉董卓。
倡议书发往十三个州,受到倡议书的人至少过百。但是响应的人不足五分之一,很多人收到了倡议书并未表明态度。不是因为他们漠不关心,而是因为袁绍给他们的信心不够。
汝南袁家,谁人不知这个名号。四世三公谁人不服,名门望族自然有很多粉丝。很多人是冲着袁绍的名号而来,为的就是能够一睹袁绍的尊荣。然后跟着他一起讨伐董卓,最后说不定能分上一杯羹。
集结诸侯的主意不是袁绍的原创,原创就在中军大帐之中。但是没有人会注意到他,那会儿的他只有官职没有实权,谁也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把大家集结到一起,首先要做的就是选出一个总指挥。各路人马汇聚在一起,如果各自为战一定得不偿失。大家都团结起来,联合作战才有必胜的把握。很多人称他们为关东盟军,可他们自己更喜欢称呼自己为联合军。
提出集结诸侯建议的人,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因为没人会注意到他,大家现在都在讨论该选谁当这个总指挥。各种名字从不同人的口中说出,却没有听到一个人说起那个被忽视的人。
因为他根本就不再考虑范围,他甚至都算不上进了这个圈子。虽然他手下也有兵马,但是他手下的兵马少的可怜。情况跟孙坚差不多,出门打仗就捉襟见肘。不是没粮食就是没马料,总会在这种事情上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