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原本只是一个传统的长久陷入内战的封建王国。但是当黑船事件反生之后,东瀛国内立刻就有大量有识之士被唤醒。有人甚至这样叹道:“上喜撰(日本的一种茶,和‘蒸汽船’同音)唤醒太平梦,喝上四杯便再难眠。”
在圣战历第500年,东瀛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海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海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东瀛,也不允许国外的东瀛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在此期间,只允许同赤县国、高利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此外德海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传播。在东瀛明治维新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萌芽了资本主义。它的出现,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在商品经济形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幕府末期,在经济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出现了所谓豪农豪商阶层。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势力和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联合与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强藩和皇室公卿等,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即: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进攻西方列强船只等。在此期间,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要求,并受到幕府军队与西方列强的严厉镇压,最终失败。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东瀛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后来,政府内倒幕派与德川派的斗争渐趋白热化。东瀛历明治初年,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并命令德海庆喜“辞官纳地”,将一切权力重新归于天皇。当倒幕派得知德海庆喜决定从大坂(今大阪)出兵进攻时,旋即派出以萨摩藩、长州藩成员为主力的军队,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两地展开激烈战斗。经过三天的交战,以寡击众的新政府,在新式军队与精良武器的助威下取得重大胜利,并决定乘胜追击,派遣东征军攻打德海幕府的中心据点—江户。
倒幕派组成了新的政府,揭示基本施政方针的“五条御誓文”则于同年4月6日公布。新政府军、旧幕府军双方决战江户之前,幕府代表胜海舟与新政府代表西乡隆盛达成协议:以国家为重,一致对外。同年5月3日,江户不流血和平开城,幕府至此正式瓦解。不过在日本东北地区,以会津藩为首组成的奥羽越列藩同盟,仍然继续反对新政府。由于新政府军掌握军力优势,叛乱于同年11月即被平定。旧幕府海军将领榎本武扬率八艘军舰和幕府残兵至北海道,并在明治3年建立“虾夷共和国”。同年6月,在新政府军的进攻下,榎本武扬投降。因战争开始的该年干支为戊辰年,而被称为“戊辰战争”的内战至此结束。
在此之后东瀛正式建立了军事帝国主义。因为建国初期的东瀛制度还不完善所以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农村,许多农民除了夏季紧张的耕耘土地外,冬季则须进城作工,即使如此,一年所得除去租税,往往难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生活。有些农民,特别是长野县信浓川一带的山区农民,不得不全家人背井离乡随政府组织的开拓团到我国东北的鸡西、勃利、桦南、依兰地区垦地谋生。在城市,有劳动力的青年男女进厂作工,尽管十分勤劳,所得微薄之工资,仍难以养家糊口。随着日本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