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的大水整整流淌了二天,才渐渐退去。
从水里面捞出来的粮食严重不足,双方都开始饿肚子了。
城外泥泞的地面上,根本找不到粮食的影踪。曹军饿的前胸贴后背,再也没有战斗的力气。
邺城城内还好一些,粮仓内,还有很多没有被大水冲走的粮食。虽然是泡在水中,但还可以食用。但也不能长期保存,估计三五天之后,就会长芽或者腐烂了。
曹操还想坚持一下,准备派人到附近乡县抢夺粮食。
但是探马来报:袁熙带着五万幽州兵马来支援冀州了,大队人马离邺城不到五十里的距离。
娘希匹的,曹操真是感觉日了天了。袁熙竟然能够在幽州全身而退,带回了五万兵马,真不知道公孙康是干啥吃的!
无奈,曹操只能下令撤退。一路靠着抢劫掠夺百姓的粮食,回到了兖州。
袁尚比较懦弱,没有敢去追击曹操。
袁熙也是这样,兄弟二人见了面,抱头痛哭。
邺城内剩下的粮食,明显养活不了袁熙的五万人马。而袁尚只剩下三万人马,整天都提心吊胆的怕袁熙抢班夺权。
沮授和田丰、审配他们见了面,把幽州之战的情况全盘告知。
为了袁家兄弟的团结,审配就劝沮授,早点带着袁熙去并州吧。
田丰和审配、逢纪他们不和,主动要求和袁熙一起走。
袁熙看到大家都不欢迎他,明里暗里的排挤他。不由得长吁短叹。
田丰和沮授就劝他说:“如果想抢袁尚的冀州,就立刻下手,不要迟疑!如果还惦念着兄弟之情,那就赶紧出发去并州。绝不能在邺城再拖延下去了,否则必被人害死!”
袁熙如梦初醒,出了一身冷汗。
他是没有心思去害袁尚的,所以赶紧提出告辞。
袁尚虚情假意的挽留了半天,没有什么结果。袁熙是坚决要走。所以兄弟二人相聚不到三天,就再次分别。袁尚远远的送出城外10里之远,才洒泪而别。
与此同时,右北平土垠城郡守府内,公孙康站在巨大的地图前,久久不语。
他在看着幽州蓟县这个位置,后世在这里盖起了北平城,作为了明清二代的国都。
自己的国都定在哪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后世对明朝定都北平,有很大的争议,可以说是毁誉参半。
天子守国门是自寻死路?历史上中国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于北方游牧民族,对于雄才大略的君主来讲,把都城建在北京,能更快地掌握北方边界情况,有利于迅速作出判断并采取对应的措施,将可能危害朝廷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当然,如果朝廷孱弱,那就是将肥肉送到了狼的嘴边,太危险了!
在明成祖时,皇帝本人雄才大略,迁都北京是为了采取进攻蒙古残余势力的态势。但等到了后代皇帝,昏庸无能,定都北京的弊端就全暴露了——比如说缺乏防御纵深。比较典型的是英宗的“土木之变“,武宗、世宗时期都出现过外来兵马包围北京的恶劣情况。明末更加突出,清兵竟数次蹂躏京畿,明朝的心脏直接暴露在敌人面前,不得不调重兵驻守辽东,无力对中原的起义军进行有利的镇压.终于在1644年,让李自成攻破北京,灭了明朝。
公孙康是从辽东起家的,这点有点像清朝。如果定都北平,可以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位。
而且,这次公孙康是决心把草原异族连根拔起,直接把大草原并入到辽东帝国的版图内的。
所以后代不肖子孙也不需要再担心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