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览是一员智将,很会审时度势。
但在历史记载中,他属于平平淡淡的那一种。文人墨客对他着墨不多。
但他能够名列“河北四庭柱”之中,与颜良文丑、张郃并列,说明他本身也是勇武过人的。
却说这一天,他在渤海郡郡治浮阳(今河北沧州沧县旧州镇)的城墙上巡视。
就看见远处黑烟滚滚、遮天蔽日。等到了近前,却是旌旗招展,无边无垠的战马在飞腾着,马蹄声镇天,浮阳城内的地面都在发抖。
袁家士兵大惊失色,被辽东铁骑的军威给吓住了。手抖得厉害,兵器都握不紧了。
高览看看四周,叹了口气,这样的士气怎么能够坚守。
旁边的军师辛毗说:“不如我出城与冠军侯谈和”。
高览看了辛毗一眼,心中苦笑:以公孙康的强势,要么死战,要么痛痛快快的投降,还怎么谈和?割地还是赔款?
不过他没有反对,总是一条路不是?万一公孙康大脑一热,同意和平相处,退兵了喃?
所以高览一抱拳,郑重的说:“那就有劳军师了”。
公孙康在城外扎下大营,营地连绵十里,团团围住了浮阳。一眼都看不到边际。
辛毗来到公孙康的大营外面,让士兵通报求见公孙康。
公孙康听见是辛毗来了,大喜,亲自来到大营门口迎接。
辛毗受宠若惊,连忙下拜道:“外臣何德何能,竟然有劳冠军侯亲自迎接?”
公孙康快步上前,握住辛毗的手说:“佐治先生是阳翟名士,我久仰你的大名,恨不能一见。今天终于见到本人了。”
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心中立刻把冠军侯引为知己了。
二人说说笑笑,并肩而行,一直走到中军大帐里面,才分宾主坐下。
公孙康把戏志才、李善长、贾诩、徐邈等辽东名士介绍给辛毗认识。
大家互道久仰,又是一番谦虚。
公孙康为什么这么重视辛毗喃?当然因为辛毗是个人才。
辛毗素以刚正、执法严明著称。
历史上有个小故事叫做引裾力争: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想从冀州迁徙士家十万户到洛阳。
当时连年干旱,蝗灾肆虐,中原大地发生了严重的饥荒。
群臣都认为在饥荒之年不宜这样做,魏文帝刚愎自用,一意孤行。
担任侍中的辛毗坚决反对,再次劝谏,想让魏文帝收回成命。
魏文帝十分生气地对辛毗说:“我不想和你谈论此事。”
辛毗从容地说:“陛下既然不认为臣不肖,让臣随侍左右。密室之议,朝堂之论,为臣都应该切问应对,拾遗补阙,陛下怎么能不同臣下商议?何况臣所谈论的并非个人私事,事关社稷安危,臣不能不说!”
魏文帝无言以对,站起来要回后宫,辛毗拉住他的衣襟不放,魏文帝用力夺回衣服,悻悻回宫。
过了一会儿,他火气稍消,又出来责问辛毗:“佐治,你为什么要苦苦地同我作对呢?”
辛毗诚恳地说:“在这种饥荒年月,强行把他们迁徙到河南,没有粮食来救济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心怀怨恨,失去人心,因此我不得不力争陛下收回成命!”
魏文帝下令,迁五万户,这不能不说是辛毗力争的结果,虽如此,仍是巨大的人民迁徙,给迁徙人民带来极大的困难。
魏文帝喜欢围猎,有一次随从时,魏文帝说:“打猎真高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