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秀的到来,特别是拿到了一个解决后勤问题的方法,已经挽救了已经岌岌可危的辽军,在后勤出现问题的时候,辽兴宗已经再一次的萌生退意了。
可是暂时而言,他不敢贸然的撤退,他很清楚,元昊比他想象的狡猾,他要想在没有准备的前提下后退的话,一定会让元昊利用到,说不定,10万大军,就走不出去西夏了。
周文秀的解决方案,是最为适合,只要抽调一万,最多两万的军队,就可以横扫西夏,那些部落,在辽兴宗看来,就是土鸡一样,根本没有任何的威胁,就算是聚在一起都没有什么作用,分开就更是如此。
结果也是如同辽兴宗料想的,西夏最具战斗力的部队,已经被抽调到了兴庆府,这样可以提升兴庆府的防御强度,但是弱点也显现出来了,整个西夏没有能够跟辽军对抗的力量。
实际上,就算是没有抽调,也没有,20万西夏军,跟10万辽军对阵,一方损失两成,一方快四成,这样的对比之下,西夏军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元昊所犯的错误就是,过于关注兴庆府的防御,把所有的力量的都集中了起来,这让辽国看到了机会,大杀四方之下,不但削弱了西夏的整体实力,也为自己提供了足够的后勤。
实际上,不能够说元昊做的不好,不是周文秀,连萧惠都没有想到,在西夏的大地之上,会有这么多的牲口,他以为早就远远的躲开了。
在陌生的土地上面,贸然派遣一部分的队伍,去搜刮牲口,这是疯狂的选择的,万一对方有些防备,或者是设伏,不就等于是分兵了,给对方各个击破的可能。
周文秀带回来的实际的东西,打消了这个想法,在后勤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他们的关键问题的时候,派出1万到2万的部队,去尝试一下,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了。
从这个意义上面,周文秀又立功了,而且是大功,三项大功,每一项都是非常的可怕的,之前的奖励,本身是预定给死去的他,级别比之前要高出一个级别的,可是现在,三个大功结合在一起,这个功劳的可以说是巨大的。
辽兴宗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提升周文秀为北院的上将军,只是北院军事的第一官职,同时,封周文秀为韩国公。
辽国不太注重勋爵,一字并肩王之类的,也都大量的册封,萧惠在一定意义上面,只是后戚,却也得到了韩王这个封赏,其他,甚至一些出色的文臣,也都有封王。
可再怎么,国公这个封号,也算是比较稀少的,一般而言,只有位列朝臣前列的,再加上立下可怕功勋的才有可能因功封赏,其他的大多数是出身决定的。
以周文秀的年纪,再加上从军的经历,提升不可谓不大,可是偏偏,出来少数不知内情的辽国将军之外,其他对于周文秀,没有任何的嫉妒,因为他的功劳太大了。
第一战还不算什么,一般战斗力强大一点的辽国将军,要想做到这一点,只要稍稍的运气就可以了,率领着精锐,干掉2万的步卒而已。
第二战就相当的可怕了,在神风飞起,整个战场上没有任何视野的前提下,率领着2000人,冲击着10万人的阵营,这要多么英勇才能够做的出来,甚至毫不客气的说,这不是自杀式的冲击,而是真正的攻击,战果相当的辉煌。
更别说最后一个功劳,这直接决定了辽夏之战的进程了。
元昊刚开始,是稳坐钓鱼台,因为他很清楚辽国的后勤能力,再加上沙漠绿洲的破坏,要运送到兴庆府每一石的粮食,辽国可能要付出三四石的粮食,一个不慎,甚至会付出更多。
辽国的粮食产量,远没有北宋那么多,甚至可以说是紧张,辽国国内,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