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家石印坊。
就连国子监的书坊也开始采用石印技术。而自然学会名下的印书坊,已经正在试行彩色套印。
同时由于韩冈化名在《自然》上的鼓动,现在世间不知有多少人将煤焦油,然后用酸碱去处理。虽然不指望能够有立竿见影的成果,但时间长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化学会继续进步,迟早会有化学染料的出现,韩冈只要活着就会继续推动。而在这过程中,又会有多少发现和发明?
如今已经有了印刷精致的石印,等到什么时候水印技术有了突破,韩冈计划已久的国债债券,也就可以向外进行发售了。
翻过了这一期的小样,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发现和发明,只有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韩冈一直觉得这是个好现象,知识的突破要靠积累,没有巨人,哪有肩膀可站?
由于韩冈的缘故,这个时代的自然科学太偏太狭,同时也太快。这就需要更多的人来填补空缺,夯实基础。
看到一篇对金龟子一生的养殖观察记录,韩冈不禁端起桌上的杯子,大大的喝了一口。
这篇论文,当浮一大白。
韩冈觉得,若有人能写下《昆虫记》,甚至放灯三日都配得上。
端着杯子,韩冈又啜了一口,沁凉甘甜的感觉,让他心中更是一片舒坦。
大号的玻璃杯中,盛满了红殷殷的液体,不是酒,而是西瓜汁。韩冈不喜欢将西瓜吃得汁水淋漓,但他喜欢西瓜,故而家中都这样处理。
玻璃杯的外壁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这是里面掺了冰块的结果。韩家贮藏的食用冰块,是用深井井水再烧开之后冻成的,因其比较清洁。河冰用来降温,却不会下肚。大户人家、包括宫中,对冰块都是如此处理。
放下杯子,收起小样,下面还有一本大小厚薄、乃至纸质都十分相似的印刷品。
不过不是小样,而是已经付梓的印品。虽然不是石印,但印刷的水平已经是雕版印刷中的最高等级。
扉页上的刊名,也许是受到了《自然》的影响,同样也只有两个字——
《科学》。
迥异于后世,科学二字的意义,是科举之学,而且比较生僻,典籍中出现的不多。
这是一本刚刚创刊的新期刊。以《科学》为名,内容也理所当然的科举之学。
韩冈拿起书,飞快的翻着。
里面尽是某某名儒、某某学官点评每一科高中的试卷,还有各地解试中出现的题目,以及对拔贡贡生试卷的点评。同时还有国子监中,日常考试的题目,以及监中教授讲学的内容。
可想而知,此书一出,必将洛阳纸贵,受欢迎的程度不在《自然》之下,等到几期过后,销售量多半就会超越《自然》。就是在未来,也没有多少书能卖得过教辅教材的。
国子监中还是有能人的。
“陆佃果然有些能耐。”韩冈轻叹着。
“官人,是想吃什么吗?”
严素心正好进门来,不知把韩冈的自言自语听成了什么。
韩冈回头,微笑着问道:“结束了?”
“都结束了,姐姐她们正在收拾。”
一年一度的乞巧,是这个时代唯一独属于女性的节日,月亮刚刚升起,家中的女眷便都到了后园中,祭拜祈祷,弄些没来由的仪式。
韩冈伸了个懒腰,起来在房中活动手脚,道:“今天还真是快。”
“都二更天了,哪里还快了。”严素心上来帮着收拾。
《科学》丢在一旁,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