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朝中对于平灭大理,有着高昂热情的官员也相当的多。
攻下大理有两个最主要的好处,一个是大理的以人口土地和银矿为主的资源,另一个就是军功。
攻打大理的方略早已议定,朝廷不会征发大军,也无意在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投入数以万计的大军,而将会采用攻打交趾的方法,选派一万左右的精锐,同时调集可以动用的西南夷参战。
以官军为刀刃,蛮兵为刀身,联手覆灭大理。等到拿下大理之后,就将其中大部分土地分割出去,并迁移一部分西南夷来此安居,朝廷只取走洱海、滇池周围的一部分土地,安置汉人。
灭国的功劳,只看着朝堂最上面的几个人,就知道有多丰厚了。自问有资格参与进来的朝臣,这两个月都在紧锣密鼓的为自己谋划一个能够博取功劳的位置。
“汝霖,你想不想去?”韩冈问道,“参赞军务。”
宗泽心中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宗泽当然立功于外,以报朝廷厚恩,但不是已经人满为患了吗?”
韩冈微微眯起眼睛,“不愿意?”
“不,与其让那些希图幸进之辈败坏国事,不如让下官去。运筹帷幄不好说,但参赞军务,拾遗补缺,下官自问比那等人要强上一筹,于国于军,都是好事。”
韩冈沉默的看了宗泽片刻,哈哈笑了起来,“说得好,就该有这样的气概!”
“不敢。”
“不过那等人也不能全部拒之门外。不坏事,不抢人功劳,这样的人来也无害于事。”
王中正就是最好的例子。
尽管他很多时候都是混功劳的,可是王中正不贪功,不惹事,谨守本分,还能在天子面前帮着说好话,关键时候也能帮把手,这样的人过来分功,让人给的也乐意。
这一回,王中正也有心在南征之事上分上一杯羹。不过并不是他想要再去西南,而是想要给他的儿子运作一个职位。
王中正的年纪不小了,但精神还好,在军中有威望,太后也十分信任他。去年曾经太后有意封他为节度使,不过给王中正给辞了。但谁都知道,只要他致仕,节度使是手到擒来,不必像其他内宦一样,非要病死才能得到追封。
但他的儿子就没有他的幸运了。
地位高的宦官收养养子是惯例,不过为了防止宫里的大貂珰通过这种手段来扩张自己的势力,朝廷也规定收养者年龄、官职,以及被收养者人数的限制。但在宫外收养的义子,就没有那么多规定,那是继承香火用的。
王中正早年在宫中先后收养的两名养子都死得早,之后就没有在宫中收养义子,而他在宫外的养子王祁,以节度使留后的嫡长子的资格得到了荫官,正式授职后,很快就升到了内殿崇班。但也仅此而已。
如果是武官,做到王中正这样的位置,完全可以通过联姻的办法,为儿子再铺上一条道路。但阉宦的儿子想要结亲,找不到多好的人选,岳家的帮助不用指望。
再往后,就得看他自己的本事了,王中正也帮不了他许多。所以王中正前日求到了韩冈这边,希望给他的儿子一个机会。
有王中正的事例在前,想去边疆立功的宦官为数甚多。包括李宪,也包括童贯。
童贯这两年正得宠,不过因为缺乏军功,虽然还在御药院中任职。可他肯定要出外一趟,现在正在上下活动,争取一个去西南的机会。
“下官明白。”
宗泽也知道韩冈最近是如何被骚扰,多少故旧来向他讨要一个名额,好像大理的军功是路边的石头,俯首可拾。
“其实这件事也可笑。”韩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