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姓史的,大概脑子里也都是屎,”小队长言语相当粗俗,接着道:“他说,圣意难测,要反过来看。圣上缅怀儿时之物,其实是忧心晚景。若是圣上对太子很满意,后续有人江山无忧,有什么可担心的?可见对太子颇有不满之处。”
“而之所以迟迟不能决定皇贵妃的人选,就是因为圣上准备将皇贵妃的儿子立为太子。”小队长说着说着声音低了下去:“贵妃有六皇子,良妃有九皇子,都是出众的人物。所以那个姓史的,就怂恿太子殿下,趁着圣心未决,赶紧将皇位抢过来是正经。”
其实这小队长所说的,并不是他自己的揣度,而是主流的传言,甚至可以说,基本上是事实。
话语权在赢者手上,输家的心思必将展露人前。
子以母贵。皇后无出,皇贵妃的儿子当然更有希望成为太子。当今太子母亲位份低不说,还早早就逝去,连晋升的可能性都没了。太子能成为太子,只是因为占了个‘长’字而已。
只是这位太子未免太过平庸,难怪要担心被替代掉。
谋反绝壁是个技术活儿,要求的技术还不是一般的高!
这样的大事,一定要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小到如何干掉老皇帝(没错,具体动手干掉老皇帝这件事,其实是相对比较小的一环),大到支持者的分布格局、朝廷的舆论方向、以及谋反的借口,还有最重要的——如何坐稳之后空出来的龙椅,都要细细安排好。
否则,就是身死名裂、白忙一场为别人做嫁衣裳的结果。
试想,皇上并没有三头六臂,也没长两个脑袋,拿刀捅捅也会流血身亡。能靠近皇上的人很多,妃嫔皇子大臣近侍太监宫女,统统都有机会。为什么这些人之中,没人暴起杀人,将皇上干掉呢?
一则曰利。二则曰害。
利害二字罢了。
跟着皇上有好处,干掉皇上灭九族。自个儿想吧。
太子谋反,或者准确地说,意图谋反,要做的事情未免有点儿多,而那位撺掇者史钧光,嘴皮子不错,手底下不行,事情不久便走漏了风声。
书生造反三年不成,说的是,没有武力支持,造反是难以成功的。于是,史钧光前脚去拉拢德胜门的巡防统领——那人是他拐着弯的亲戚,后脚就被那统领卖给了章太傅。
章太傅才是正牌的太子老师,得了风声之后用心一查,登时将太子的谋划弄清楚了。
可怜章老太傅为人刚正不阿,在太子身上尽心竭力,得了消息之后,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仰天长叹低头吐血,折腾了大半天之后,踉踉跄跄进宫去举报了——太子不值得辅佐啊!
更讽刺的是,太子妃竟然也得了消息——从太子的宠姬口中得知的。太子居然信口许诺,回头会将那宠姬封为昭仪,谁知那宠姬不光脸蛋漂亮,竟然脑子也不糊涂,接着又套了不少消息,转身就告诉了太子妃。
须知,太子作为皇上的儿子,出了事儿还有机会留下一条命,而太子身边的人,下场就不见得好了。
太子妃比章老太傅还要果决,一大早宫门开钥便入宫去告知了皇后。
皇上上午听了皇后的话,还有些将信将疑,生怕因为女子间的传言冤枉了太子,谁知下午便迎来了章太傅,于是晚上太子便在宗人府的大牢里了。
虽然谋反事件一露头就被掐灭,但清洗还是免不了的。一时间风声鹤唳,京城及周边的气氛都十分紧张。
“我们这次过去,是协防北定门的。”小队长连目的地都没有隐瞒,北定门是外城门之一,并不算什么机要之地。
阮辰山放走了那个小队长,又在后头找了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