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胜非等蔡京党羽瞎搞进一步加重大宋危机,这个连锁后果暂且放下不提。
且说高俅从他兄弟高封那强撑病休匆匆忙忙返回京城成功化罪为功,没了心事,心一松却病倒了,在密州遭受折磨留下的惊吓伤痛病痛隐患继续发作,伤口发炎,发烧不断,时不时还陷入高烧,把高俅折腾得不死也不轻,根本没心力打理禁军。
白居中却从中受益。
京城近百万禁军待遇之高消耗之巨大历来是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也自然是宰相的巨大压力。
养活这么多没实际多大作用的军队,蔡京当政时也被压得有喘不上气的滞息感,私下常有怨念。白居中的治国理财能力差蔡京好几条街,又是在江淮江南财税重地遭到重创的条件下上位,担负京城如此巨大的军费就更是没能力了。
因此,白居中对弥补损失的禁军没有丝毫兴趣。
少了这四十万白吃白消耗财政的军队才好呢,国家负担可是一下减轻不少,执政也相对轻松从容了不知多少倍。
心虚的皇帝赵佶自然急于补充好禁军守卫他的安全。
白居中以财政吃紧,沿海灾区需要更紧急布防驻军以恢复赋税,一时没有能力抽调各地精锐军或挑选民壮补充京军的理由成功推搪恢复八十万禁军旧制,又以还有四十万大军驻守京城,海盗又无力来犯,京城足够安全为由安慰皇帝不必担心。
少了皇帝压力,没了高俅这个大抗头主持迅速恢复禁军,白居中应付戴罪的枢密使和兵部拟定的征兵催促方案就自如多了。
实际上,白居中心里根本不想再恢复京畿地区近百万将士那么大的编制,不想再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
军队太多没有用,他认为四十万足够镇守京城和牵制边军。
至于说以庞大的京军震慑西军不敢暴乱造反,朝中官员但凡有点见识的其实早都清楚,那只是个笑话。
兵多不是势力。精锐才是根本。
若是京军和西军生死较量,别说八十万,就是再多一倍也不是经年在血肉磨盘炼出来的西军六部的对手。
这种认识,士大夫们都心里很清楚,和后世人回顾宋史一样也清楚“沉兵、沉官、沉费”是极可能终结统治的顽疾。
这些宋代精英官僚不是一无是处的草包,有才华有见识,只是才华和精神头没用在利国利民正点上而已。
如此,那还白养那么多京军干什么?为高俅有充足人手用于谋私利?还是为好看而空费钱粮平白增加官员们治国的压力?
京军够用就得。牵制西军还得靠渗沙子和士大夫管理掐住边疆政务财政来达到目的。
以前是没办法裁减既成的禁军编制。皇帝那关首先就过不去。
现在好了。京军一下少了一半。剩下的正好满足实际需要。能把剩下的京军训练好,那已经绝对够镇国安邦了。
朝中负责治国理财的主要官员们都知道明年才是财政露出困窘最艰难的时候,因此都默契地想就此固定下现有禁军数量,不鸟贪喝兵血才想多拥兵的武官权贵叫唤,斥其你先把现有军队训练出战斗力再说。就怕你们连四十万京军也无能练好。
高俅心里有鬼,其实不病倒也不敢在这时候耍威风折腾,索性装作有心无力,没破坏士大夫们的算盘。
赵岳的此次抢掠计划狠狠教训了任性骄恣的皇帝赵佶和满朝过得太舒服而有精力猖狂内斗的官僚,让大哥在宋朝的地位越发危却难倒在短时间内更加稳固,有从容布置撤退的时间,达到了战略目的。而大宋受创受惊却也不全是坏事。
继少了流民组成的百万厢军沉重负担后,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