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那我们有三个选择,《天地大冲撞》、《黑客帝国》和《哥斯拉》,比尔,布莱斯,哈登,萨克……”
他挨着看了看同伴,征求众人的意见。
“《天地大冲撞》还是算了吧。”
叫做布莱斯的女孩眼睛离开手中的《纽约时报》,第一个开口,“我不想看到摩根?弗里曼那张丑脸。”
“对!他做的事太恶心了!”比尔附和道,“还黑人绅士呢,简直比肖恩?康纳利那个假绅士做的还过分!”
见伙伴都厌恶摩根?弗里曼,弗兰克又说道,“那就在《哥斯拉》和《黑客帝国》中选吧。”
“《哥斯拉》吧,《黑客帝国》我看过了。”
周围的人都看过来,哈登受不了那灼灼的目光,赶紧又说道,“我发誓,我是一个黑客迷,我已经看过两次了!”
“我也看过两次了。”比尔接过话,说道,“但我还想看第三次。”
几个人就到底是去看《哥斯拉》,还是去看《黑客帝国》产生了分歧,一时间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别争了,先听我说。”
把那份《纽约时报》翻到娱乐版,布莱斯放在了同伴们的面前,“这里有一个情况,你们可能忽略了,哥斯拉这头怪兽来自日本,确切点来说是日本人无聊幻想出来的……”
“日本人的产物?”比尔第一个摇了头,“没兴趣。”
其他几个人也纷纷摇头,“日本人的怪兽有什么意思。”
最后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坚持去看《哥斯拉》的哈登身上,哈登不屑的撇了撇嘴,“日本怪兽做主角的电影?我才不想看呢!”
弗兰克忽然笑了,“哈登,你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我们去看《黑客帝国》!”
随着北美很多院校陆续放假,电影市场持续升温,哪怕是周末三天的周五,各大影院中还是涌入了大批的观众。
为了争夺观众,大制作的厂商们想尽办法宣传自身打击对手,小制作则在夹缝中努力求存以喝到一点肉汤。
从周五开始。《哥斯拉》大范围上映,北美放映市场制作成本达到8000万美元的影片增加到了四部。
可惜《天地大冲撞》的颓势明显,北美放映院线数锐减到1520家,周末来临前的单日票房只有240万美元,已然推出了一线竞争的行列。
《泰坦尼克号》还在上映,但没有人认为它现在还有竞争力。
处在这个周末最顶端的竞争者只有《哥斯拉》和《黑客帝国》。前者以3310家院线开画,后者保持了3220家的超大规模。
两者的碰撞从观众到媒体再到影院,发生在了与电影市场相关的每个角落里。
“《黑客帝国》不仅仅是电影特效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还将成为新世纪科幻电影的奠基、领航者!”
NBC电视台的电影推荐节目刚刚吹捧完《黑客帝国》,CBS电视台就播放了《哥斯拉》的一段精彩画面。
“《哥斯拉》带来的刺激感如同在主题公园乘坐过山车一般!”
宣传自身的同时当然也不会忘记打击对手。
“哥斯拉是一个夸张庞大的怪物,让影片变得没有了惊喜,没有了兴奋。也没有了惊险与刺激,它只是个来自日本无趣且毫无恐怖感的大蜥蜴。”
——《纽约时报》
“其实《黑客帝国》整部影片的核心,到底真实还是虚拟,很早之前就有电影表达过。杜克?罗森伯格只是简单的套上兴起的计算机网络这层科技外衣,看上去有一点美好罢了。本质依然是好莱坞老套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