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是华夏文明的一种习惯,什么时候才喜欢边吃边谈?一个汤锅里捞和不分食是游牧民族的特性,边吃边聊也是从屡次被征服之后才养成的习惯。
张良和陈平都是默不吭声地对着食物一阵嚼咽,两人吃饭的速度都不慢,比较神奇的是他们的吃相看着斯斯文文,可是案几上的食物消失的速度并不慢。
陈平比张良先吃完,并且是将食物消灭得干干净净。他吃完之后看了一眼还在继续奋斗的张良,然后不知道是从身上的哪里掏出了一本书看了起来。
张良自然是发现了陈平的举动,他还特意瞄了一眼书的名字,看到书名为《吴子兵法》心里暗自嘀咕了一些什么,脸上却是没有露出太明显的表情。
《吴子兵法》自然是战国时期的吴起所著,通篇的论述是讲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现在还有《吴子兵法》,那是真的离上古先秦时代不久远,到后面不但是《吴子兵法》连带一些其它典籍都毁在了战火之中,后人从一些春秋时期的战例和残篇整理出了一些资料,《三十六计》也就这么诞生了。
南陵帝都有一座建立不久的图书馆,扩张期间收罗到的一些竹简经过排版印刷,原版被吕哲收藏起来,百家学派知道皇帝要建设图书馆也奉送了一些书籍,这样一来图书馆也才算是像点样子。
张良清晰的记得印刷的书籍该摆的都给摆上,多是一些诸子百家靠谱或者不靠谱的知识,兵法之类的书籍却是极少极少,有的话也是一个糟糠之作,他记得没有《吴子兵法》这么一部,奇怪陈平是从哪来弄来。
之所以说不知道靠谱或者不靠谱,那是诸子百家没有可能拿出自己的核心精要,毕竟核心精要是一家之所长和一家之根本,哪能轻易示人。他们拿出一些储藏一是卖皇帝一个面子,二来也是想要推广一下自己那一派的知识,干吸收信~众门徒之类的活儿。
张良很快吃完,差不多是他放下用餐皿具的时候,门外早在等候的从属就进来,先是询问还要不要点什么,得到张良的示意后又是三五个人进来收拾碗筷案几之类的。
“平自为官以来便是四处奔波,极少待在府衙。”陈平将书合了起来,先是那么一句,随后才说:“不像侍郎时刻能享受这般待遇啊!”
听着像是在嫉妒,可是谁嫉妒谁真的没法说,在帝国为官时经常到处奔波,那是有事干才会那样,有事干意味着有功劳,对于为官者总好过是闲得只能数虱子。
陈平投奔到吕哲麾下那是在楚国被兼并之后的事情了,从一介白身,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白身,用了六年的时间爬到了督察署左师祭酒的位置上,除开他是真正有能力,与之时常奔波公干何尝无关?
张良不一样啊。他原先在复立后的韩国是丞相的官职,韩国被吕哲兼并之后他丞相自然是干不成了,是从中层官员又一步步升上来。其实很多时候他也有点搞不懂一些事情,例如原先是君王之下第一人……唔,是文官第一人,怎么会被安排到中层官员堆里,后面蹿起的速度又那么快,事情干着干着竟然成为候选执政人选了。
唔,就是执政候选人,但是张良非常清楚也仅是候选人罢了,皇帝选择的候选人并不只有他,还有屡次表现出对民政有不俗能力的共尉,更有已经在逐渐发力的李斯,更有几名逐渐展露出非凡才能的官员,执政还真就不是非他莫属。
共尉属于军方不能当执政?这是谁规定的来着!这年头一会是文官下一刻上了马穿甲胄就成武将的人多得是,武将脱下甲胄治民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根本就没有分得那么仔细,只是一开始身份就定位了,所以就造成了文归文和武归武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