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按照儒家“蛮夷入华夏,则华夏之”的思想,只要薛里安托认可华夏文化,毫无疑问能够加入到华夏,成为华夏的一份子。
不过,帝国现在可不是儒家在当权,帝国的民族政策还没有真正的成型,但是已经有相应基础,既是完成一定的税收额度,履行在帝国应尽的义务,达到一定的标准,可以被视为帝国的一份子。
税收额度有数字,应尽的义务中税收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还要参与每年两次的义务操练,这些都是能够用记录来说话,最后那个“一定的标准”才是最操蛋的,因为是什么标准根本没有明确的说明。
制定接纳异族成为帝国一员的政策起因是来自于使节团那边的汇报,刘邦写了一封信件送回帝都的执政府,介绍了许多来自中亚的商人热切期盼能够加入到帝国,成为帝国的一份子。另外,西域地界上的不少人也在寻求能够得到帝国的保护,这批人的身份地位和财富明显比较有份量。
帝国在未来会占领西域,陈余认为接纳一些西域土著有益于日后对西域的占领,建议刘邦将那些事情当回事,最好是将西域土著的热切期盼转回国内。
中亚商人可是亲身到帝国的地界上走了一遭,他们亲眼看到了帝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对于很多异国他乡的人来说,帝国有些地方是充满了战争留下的废墟,但这个国家增加以一种非常迅速的速度抚平战争的伤口,并因为统治阶层重视战后重建而进入到一种十分有利可图的高速发展期。
似乎能够从中获得利益是中亚商人想要加入进去的其中一个因素,更多的是中亚现在很乱,他们期盼能够有一个安稳的环境可以保证生命安全。
中亚商人亲身感受过帝国的蛮横无理,是那种一致对外和官府维护国民的蛮横无理。只有遭受过迫害和欺凌,国家无力进行保护,才会明白身为强大国度一员是何等的幸福,并且他们多方打听之下还知道一点,东方帝国不是一个只会抗议和谴责的国家,这个国家正在进行的草原战争就是出于草原人入侵的报复,而似乎草原入侵的时候那些土地还不属于帝国?
是啊,帝国出兵攻打草原,打出的口号就是复仇,为秦地和赵地被杀的同胞报仇,为之前任何一个在草原胡人入侵时受过伤害的华夏苗裔复仇。
一个愿意为国民遭受入侵受到伤害而进行报复的国家,听上去给人的感觉就有着莫名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事实上不也正是这样吗?要不国家在需要的时候讲民众应该付出什么,或是民众需要对国家进什么义务,等待民众需要到国家的时候,国家突然间就“不见了”,这样的国家总让人有那么点热爱不起来。
无论是哪里的商人,他们总会是一群最为没有安全感的群体。一直是到上古先秦时代结束之前,应该说是儒家没有彻底抬头之前,华夏这边的商人状况其实还好,虽然也受到各种压制,但除非是自己作死,不然当权者并不那么肆无忌惮进行“养猪”;华夏之外的商人,他们的境遇有好有坏,境遇最好的商人掌控着国家,境遇坏的商人却是先于华夏商人一步被当成肥猪在养。
中亚战乱不断,大商人拥有来自官方的势力,本身也有着数量庞大的武装团体,这些商人在战乱地区并没有受到伤害,反而是因为在战乱中有实力还得到了扩充。但并不是所有商人都会是大商人,实力不强的商人别说去吞并和进行扩张,不在战乱中被吞并和家破人亡就不错了,恰恰也是这一部分的商人有那么点热切地想要加入帝国,成为帝国的一员。
“似乎是因为塞琉古帝国重新恢复对东面用兵?”陈余一脸的不确定,他说:“之前塞琉古帝国不是攻打那个埃及托勒密王朝吗?”
刘邦是满脸的迷糊,陈余还能记得住那些名字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