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何奇说道:“前面的村子是义成里,是整个觻得县最大的村落,大概有一千四百多口人。”
众人继续前行。
此时,马腾见路边上有一位老者,腿有残疾,肩上挎着一个柳条筐,手里拿着一个铲子,一瘸一拐地将路上牛马留下的粪便捡到筐里。
马腾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经常见到此类场景,知道这是积累农家肥的一种方式。
但平常所见的,是在冬春农闲季节,夏秋时节基本上见不到。
于是勒马停住,下马问道:“大叔,您这是在捡粪呢?”
老者停住手脚,打量了马腾一眼,慢慢说道:“是啊。”
马腾说:“您这个时节还在捡粪,看来你家里的地不少啊。”
老者淡然说道:“我家没有地。”
马腾诧异道:“没有地?没地捡粪做啥?烧吗?”
“不是。”老者说,“是给东家捡的。我腿脚不利落,干不了别的,只好捡粪。
东家规定,每天须捡十筐粪,才能换我一年的口粮。”
原来是靠捡粪换粮食。“那东家给的口粮够不够吃?”马腾又问。
“够了。我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老者面无表情地回答。
马腾问:“你们东家是谁啊?”
老者说:“就是崔自当崔里正。他们家是这个村里最早的住户,也是这村里最大的地主,这东南西北几千亩地都是他家的。
村里除了他们本家的人外,外姓人都是租他的地种,另外还请了外地一些人做长工。”
马腾感到困惑不解,于是问道:“他们家哪来的这么多地?”
老者说:“他们家来得早,最好的地块都开发出来了。后来的人只好开一些荒瘠之地来种。
张掖少雨,浇不上水等于白搭;再说,种地也得有本钱,牛啊犁啊,这些都得有钱置办。
一年到头,收成好还好说,收成不行就得出去要饭。
这样算起来,还不如租地方家的地来种,只管出把子力气,旱涝保收,这样省心。
于是就把一些地陆续卖给了他,他家的地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
马腾虽说自小从农村长大,但榜罗之地,靠近鄣山,村民多以打猎为生,种地的也有,但很少,因此对这等事体不甚了然。
拿眼向高何奇等人瞄去,见他们神态自若,想是对这样的事情见怪不怪。
心中有许多疑问,却不知从何说起,只好看着老者踯躅而去。
“这就是所谓的土地兼并。”乐熹说道。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呢?”马腾不解地问。
“土地兼并由来已久。”乐熹说,“若明公不嫌聒噪,属下请为说之。”
马腾点点头。
乐熹说:“三代之前,实行的是井田制,不存在土地兼并的问题。
井田制的开创者,是治水的大禹。
远古时代,华夏大地是洪水时代,气候湿热,百川横溢,大大小小的河流山溪相互冲击流淌,在山原大地上搅成遍地汪洋。
舜帝命令大禹担负起治水的使命,以当时秦人部落首领大费为禹的辅佐。
大禹十三年栉风沐雨,终于使百川入海,洪水被制服了。
洪水消退,冲击出大片平原土地,一望无际,平平展展。
人们为了争夺肥美的土地和水源,厮杀拼打,乱的不可收拾。
此时,大禹已经建立起第一个国家‘夏’。大禹是开邦君主,面对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