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陈汤,就是在这个时候出场的。
他既不是卫青、霍去病那样的贵族将军,也没有李广、李陵那样的显赫军人世家作后盾。
他仅仅是山阳瑕丘的一个普通平民,祖上毫无功荫可袭,必须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勇气努力打拼。
按照史书记载:陈汤年少时好读书,博学多识,写得一手文章,但因家贫时常四处向人借贷,偶尔欠账不还,同乡都因此鄙视他。
在汉朝首都长安求官期间,富平侯张勃看中他的才能,因此于元帝初元二年上荐他为茂才。
不料,在等待安排职位期间,陈汤之父突然去世。
做官心切的他没有按惯例奔丧回家,被人检举不守孝道,为司隶所究,小尝牢狱之灾,好不容易才被人给保举出来。
因其确实有才,他后来又被推荐为郎官。
但饱经坎坷的陈汤并不以此为足,按照汉朝的规定,成为郎官仅仅意味着进入官场,并不能保证一定会获得升迁。
出身卑贱如自己者,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就是到边塞建功立业,因此陈汤多次主动请求出使边塞。
直到建昭三年,他终于被任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使西域,仕途不顺的他总算有了接近立功的机会。
必须说明的是,从公元前42年到公元前36年,汉王朝在对待谷吉之死的问题上,除了外交手段交涉外,始终没有表现出任何战争决心。
甘延寿、陈汤所领受的任务是到西域都护正常换防,所带领的仅仅是一支护卫军队,并非大汉王朝的西征大军。
不通地理者,不为将才。
在奔赴西域都护府所在地的路上,每经过城邑山川时,陈汤都要登高望远,观察地形。
到达目的地乌垒城后,甘、陈二人接触到关于北匈奴的第一手资料:
郅支单于已经在康居站稳脚跟,且因驱逐乌孙之功,日渐骄横,气焰愈发嚣张,寻茬怒杀康居国王女儿及贵臣、百姓几百人;
又强迫康居国人为他修筑单于城,每日征发五百余名苦工,历时两年才完成;
还勒索大宛等国,令其每岁纳贡,其势力范围控制千里之阔,逐渐坐大。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陈汤深感局势不容乐观:郅支远遁康居后,汉朝边境虽无烽火之灾,但从汉宣帝以来确立的西域秩序开始面临挑战。
无力抵抗郅支暴行的西域诸国,都开始把眼睛瞄向汉廷:如果谷吉之死没有任何说法,如果听任北匈奴这一支在西部继续坐大,到底是跟汉朝走,还是臣服于郅支?
这样一来,大汉王朝在西域用铁血刀兵辛苦打造出来的威望,恐怕要打一个问号了。
因此,陈汤感到深深的焦虑,心中暗暗下定战斗决心:对郅支单于之战宜早不宜迟,与其养虎为患,不如先发制敌。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昔日贰师将军李广利初征大宛时领兵数万,尚且惨败还师,士卒仅余十之一二。
如今仅凭陈、甘二人手下的这点直属兵力讨伐郅支,显然不自量力。
为今之计,只有发挥西汉在西域地区的制度优势——调集屯田戌防兵力,方能一击成功,但必须得到顶头上司甘延寿的同意。
于是,陈汤这位刚刚任职西域都护副校尉的年轻人,对甘延寿进言建议如下:
“郅支单于凶悍好战,勾结康居,不断侵略邻国,目的在于并吞乌孙、大宛。
一旦把这两国征服,几年内西域所有王国都会受到威胁。
长久姑息,郅支‘必为西域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