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司马懿他们赶紧慌慌张张的骑着高头大马退兵而去,只留下一片黄色的沙尘满天。
我们感觉诸葛亮真乃神人也,如此的料事如神。我们本来想要究竟采访下他,没有想到那些乔装打扮成百姓的士兵不由分说让他赶紧商议大事,匆匆告辞之后,我们几个迫不及待的穿过空城的大门向时光机器的方向大步流星的走去。
小飞对我窃窃私语,恍然大悟的说:“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空城计呀,这身临其境的感觉可真是太好了,空城计确实是诸葛亮不可取代的代表作,感觉诸葛真的是多智而近妖,不过这唱空城计的主角虽然是诸葛亮,但是我们也是必不可少的配角呀,没有我们的奇装异服,那司马懿就不会如此相信,效果也不会如此明显,我们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呢,必不可少,缺一不可,哎,可惜历史书上没有写上我们的鼎鼎大名,只有一笔路人甲乙丙丁匆匆代过了。”我点点头说:“确实如此,不过司马懿也太谨慎小心了吧,虽然说兵不厌诈,但是他有十五万大军,怎么也应该进去看一看,一探虚实呀,感觉他也不过如此嘛。”小飞若有所思的说:“纵观三国我觉得司马懿老谋深算,胸有城府,养精蓄锐的人,是个厉害人物。应该不是司马懿怀疑有诈,于是退兵,也不是司马懿太过于谨慎而中了诸葛亮的计吗?因为我在现代社会一本书看到分析说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当时的背景是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辛辛苦苦建立的北伐防线全部瓦解,甚至都有全军覆灭的可能。诸葛亮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如果不保全大部队安全撤退,很可能以后会一蹶不振,所以诸葛不惜亲身犯险。当时诸葛亮所在的西城,那是危如累卵,只要魏军一个冲锋,很可能就被全部攻破。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还敢使用空城计,并不是因为诸葛亮猜到司马懿足够的谨慎或者愚蠢,而是诸葛亮知道,司马懿足够的聪明,毕竟两个人斗了那么多年,对方的实力都心知肚明。当时司马懿亲自率领十几万大军,来追击诸葛亮仅剩的一点残军,准备一举歼灭。但是司马懿到了西城时,看到的不是守兵,而是诸葛亮在楼上优雅的弹琴,琴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看不出突然的慌张,城门也是大开,只有几个老兵在扫地,城中灰尘四起。如果司马懿选择攻城,结果自然是大胜,诸葛亮绝对被活捉。后世很多人都说,是司马懿太过谨慎而选择离开。但是这个说法仔细一想完全站不住脚,因为西城才多大点地方啊,就算有埋伏,但在实力悬殊太大的情况下,也很难改变战局。并且司马懿完全可以派一小部分人前去探个究竟,然后在派大部分部队进攻。其实司马懿考虑的早已不是军事问题了,而是做人的问题。司马懿不动一兵一卒,扭头就走,并不是他太笨了,而是他太聪明了。因为司马懿知道,他和诸葛亮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牵制,如果诸葛亮被抓或死了,自己也离死期不远了。曹操对司马懿是很纠结的,可谓又爱又怕,爱因为才华,怕也是因为司马懿才华太高,威胁自己地位,所以曹操一直没有给司马懿兵权。到了曹睿上台后,更是将司马懿关到大牢里。如果不是曹氏家族打不过诸葛亮,恐怕司马懿会死在大牢里。所以司马懿自己知道,诸葛亮是他存在的价值,诸葛亮的琴声也一再提醒司马懿,你杀了我,也等于杀了自己。这件事可以看出司马懿的大局观有多么的强,司马懿考虑事情非常的长远,根本不会在乎眼前的一点利益,而且有时候人要学会装糊涂,不可事事都太聪明,太张扬。所以曹家人斗不过司马懿,而司马懿则成为了三国最大的赢家。所以诸葛亮也明白这个道理,摆出了和司马懿誓死同归的架势,就是要告诉司马懿,你杀了我,你离死也不远了。这就是一物降一物的道理,有时候你搞死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你自己也离覆灭不远了。”我赞不绝口的说:‘哇,这个观点真是很是新颖,很有道理,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