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有路径,海有洋流,对于久惯沿海生息的世人来说,汪洋波涛之间亦有路径可循,而对于云霄这样的地仙高人,感应开阖舒张,碧波万顷间恍如一副细致入微的方外舆图。
海下亦有陆基,自然也有山峦起伏,只是其中走势形法别具一格,不可与陆上九州相提并论。而且洋流至此化作汹涌暗流,更是凶险万分。
海中凶险,寻常修行人鲜少涉足,也就只有天生于此的水族生灵能可畅游,然而汪洋深处更有莫测突变,稍有动静则祸及千百里海域,不为世人所知。
云霄虽然曾在仙壶洞天中修行,但也未经历过这样凶险的深海激变,如果不是地仙位业有化转天地、抱残守缺之功,恐怕想要稳住形神也不易。暗流湍急、涡旋生灭不绝的深海之中,寻常护身道法早已是无用之功,而此地也是最能体会太古洪荒那生灭意境。
所谓洪荒,并非独指时代久远,而是指天地自混沌激变的动荡中渐渐平复,此后万物生灵得以孕育而生、繁衍不息。洪荒初定,其实就是天地玄理逐渐生成,是世间自我安定之道,如修行人在清静中能体悟身心内外,若无安定清静,一切则无从谈起。
未曾亲自体会道法修行的凡夫俗子,往往不解何谓“清静”,甚至妄言人死则静。然而在修行高人眼中,生死之事不过世间自然循环不息,生死循环恰恰是动,而非是静,超脱生死,才是真正的“清静”。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心本清,因沾染世事而渐浊,须体悟天地、恬然无虑,而复归于清。人性本动,生之所欲而有求、喜夺占,须虚心弱志,澹兮其若深渊、泛兮其若浮云,绵绵若存而近于静。
云霄如今尚未能完全出入清静之中,反倒是因深海洋流湍急而有所感,由此方知自己尚未真正超脱。
其实进境造形化物之后,地仙高人就隐约能知自己何时飞升超脱了,而且造形化物一境不似离形去知那般,精进之功永无尽头,仙道成就之目标反而十分明确。
所以地仙之修行不可以常理度量,法力修为精进有可能一日千里,完全看体悟天地之功,像羽衣轻、龙霄佩、云霄这些人,一证造形化物便几近圆满。
云霄此时已经不再刻意施展法力,形神化若天地间一缕形迹,随大海洋流巡行,仿佛天地不再是天地,而是另一个更为广大无垠的自我。躯干是为大地,日月是为双目,风云是为气息,血汗是为川海雨露……自我的一切化作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旋即又聚合成更加繁复广大的自我。
云霄明白过来,为何世上会有盘皇开天的传说,这其实并非传说,而是远古之时,文明传承尚未兴盛,因俯仰天地而入修行门槛的前人,进境后世所言地仙位业,所以才有此感悟与体会。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辗转变化不知几许的古老传说,很有可能都是暗藏着修行玄机,又或许后人因世道之变,而又有了不同的看待方式,未尽然是修行窍要。
沿着洋流巡行大海,云霄忽生感应,一步迈出便已来到一片海中深沟。这条沟壑之深之长,若在陆上简直不可思议。
深沟大致呈南北走向,东西宽近两百里,南北相距超过五千里,与两侧海床陆基相比,最深处将近三千丈,完全就是一个巨大的谷地。
然而就是这么一条巨大的海沟,明明该是白昼日光根本无法照射到的阴暗海底,却断断续续地浮泛出鱼鳞状的幽光,接连成片,就像一片茂密的丛林。
云霄按落身形,发现那成片幽光还真是“丛林”,只不过并非草木,而是一望无际的珊瑚,靠近之后才发现,无数形态各异、彩色缤纷的珊瑚交结虬集,而且不断散发光芒与热力,使得周围海水也变得温润,没有半点汪洋深渊的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