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拥立天子可是国之重事,理应由您这个大明的太师来主持,可您尚未抵达南京他们就推选福王登基,这可乱了朝廷的定制,名不正,言不顺!”
“他们这是擅权,大明的天子岂能如此草率地拥立?倘若地方藩王效仿后果不堪设想。”
“南京城的那些人何德何能,有何资格来拥立天子?”
……
到了运河沿岸的重镇济宁后,李宏宇召集随行的文武官员议事,把福王登基的消息告诉了他们,这使得群臣轰的一下就骚动了起来,纷纷七嘴八舌地表达着不满和气愤。
虽然在场的这些文武官员投降过大顺军但在他们看来是权宜之计而已,并不是真的为李自成效力,而是为了大明的将来保存实力,伺机难逃重归大明。
历史上,确实有一些官员从北京城逃走南下到了南京,至于他们是为了忠于大明还是无法忍受大顺的“追赃助饷”这就难说了。
既然李宏宇没有追究他们的罪责,那么这些文武官员自然依旧是大明的臣僚,唯有大明的新天子才能撤销他们的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与那些开城引大顺军进城的官员不同,那些人的行为是不折不扣的叛国,早已经被李宏宇抓了押送回南京等待审问,其罪行要由法司衙门审理,然后由继任的天子来决断生死。
从法理上而言,能被李宏宇召集出席议事的人现在还是大明的官员,代表了大明正统中央部院各衙门,南京的部院衙门只不过是陪衬而已。
因此,现场的文武官员对南京的人不经他们的同意就擅自拥立福王为帝感到非常恼火和不满,这把他们置于了何地?显而易见福王会重用那些拥立他的人,那么他们这些从北京城赶来的官员们会受到冷落和打压。
这种情况可是那些从北京城出来的官员所无法接受和容忍的,毕竟他们才是大明中央衙门的正统代表,岂能被南京城的那帮人踩在头上?
“诸位大人,如今是多事之秋,所谓事急从权,既然福王已经登基那么为了大明的将来咱们还是要拥戴此事,大局为重!”
李宏宇扫了一眼现场那些群情激奋的官员,沉吟了一下后不动声色地说道,与其说这些人争的是大明的正统,倒不如说他们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想在官场上失势。
“太师所言甚是!”既然李宏宇已经开口了,那么在座的众位官员们也唯有接受的份儿,闻言纷纷向李宏宇躬身行礼。
私下里,众人暗自为李宏宇感到不平,很显然这次连李宏宇都被排挤出了南京政权的核心,否则事先绝对不会不跟李宏宇打招呼。
“唉!”
等参加议事的文武官员三五成群地离开后,李宏宇不由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无奈的神色。
虽然他人在外地,但对南京城里发生的事情是一清二楚。
自从北京城被大顺军攻陷后,南京城的文武官员们就开始决定拥立皇族的藩王为帝,毕竟国不可一日无主,然后挥师北上恢复国土。
根据大明的定制,皇位继承的规则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并没有什么“兄终弟及”的说法,那样的话将使得不少人对皇位有觊觎之心,进而引发宫廷血案。
天启皇帝虽然没有子嗣,但像他这样的情形通常都会在驾崩前选定继承人,可崇祯皇帝的情形不同,他有三位皇储人选但都被困在了北京城,这样一来跟没有子嗣没什么区别。
这样一来,谁来当大明的皇帝就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按照惯例和规则应该由太后代表皇室跟朝中重臣商议后决定继位人选。
可太后等人也被困在北京城,生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