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端丛生,矛盾重重,不堪剥削和压制的军户逃亡者甚众。
因此,从宣德皇帝开始朝廷就开始定期派御史分道清理逃军,各卫所也纷纷派人到逃亡军士的原籍勾丁,史称“清勾”。
终明之世“清勾”始终举行,朝廷希望能借此增强卫所军战斗力,可惜收效甚微。
时至今日,卫所军军纪废弛,士气低下,早已经没有了洪武和永乐时期的辉煌。
按照洪武皇帝当年的设想,实行自给自足的卫所制后全国兵丁不用国家财政供养,以此来减轻百姓的负担。
可实际情况却令人倍感失望,卫所军队的战斗力日益低下,嘉靖年间甚至发生过两百多倭寇从海盐登陆,一路烧杀抢掠到南京城下,而南京城的数十万守军居然只能闭门守城,眼睁睁地看着两百多倭寇堂而皇之地在南京城下烧杀抢掠,耀武扬威。
故而,从嘉靖年开始,意识到卫所兵不堪重用的朝廷就开始实行募兵制,闻名天下的戚家军就是当时募兵制的典范。
大量的募兵自然会消耗数额不菲的军费,东南抗倭和万历三大征都消耗了巨额的银两,尤其是万历三大征,耗费了内帑和太仓库不少的钱财。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的税务制度比较特殊,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分别收税的政策,地方税收不必上交中央,这也跟洪武皇帝的经历有关,希望地方上的财政来支撑地方衙门的运作。
另外,皇帝的内帑以及设立于正统年间的太仓库归皇帝直辖,朝廷不得干涉。
因此大明户部的国库一年的各项收入折合白银三百万两,与宋朝时的两三千万两不可同日而语。
国库的银粮要用于全国各地的赈灾、修建河道等事务,原本就捉襟见肘,故而募兵的钱自然来自于皇帝的内帑以及太仓库,而不像宋朝来自国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