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兵多将广的张广用了一晚上的时间竟然连一个小小的李府都没能攻下,以至于事态闹到如今这个地步,实在是有些难以相信。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应出了李宏宇的巨大价值,不仅文采斐然其军事造诣更是令人赞叹,操练出来的新军战斗力之强简直出人意料,而这正是大明所需要的。
李宏宇之所以心中会感到担忧,他从郑贵妃的话语中可以清晰地感觉到福王已经做好了登基的准备,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可赵欣还没有音讯,他的心里不由得感到有些没底,既担心夺嫡的事情更关心赵欣的安全。
另外,李宏宇也担心文官集团会进行反击,届时京城的官场肯定会乱成一团,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李宏宇的预感非常准确,文官集团确实已经开始酝酿进行反击,领头的人正是对他非常器重的同乡—杨涟。
自从福王进京后杨涟就知道福王动机不纯,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因此他第一个带头上疏,希望能把福王赶离京城,可惜失败了。
如今京城的局势对太子越来越不利,在以英国公为首的支持太子的勋贵受到重创后,杨涟认为这个时候文官集团应该挺身而出,否则太子这次将难以继承大统。
因此,杨涟这些天来一直京城东奔西走,联合京城的文官准备声援太子,否则的话大明的皇权正统就要被福王给夺走了。
当得知李府发生的事情后,杨涟知道文官集团不能再沉默了,要不然福王会逐一剪除支持太子的力量。
故而,杨涟领着一众朝堂上的支持太子的官员前去拜见内阁首辅方从哲,想要方从哲带头进宫声援太子,让福王和郑贵妃知道太子并非是孤家寡人,有文官集团的支持。
方从哲为此感到非常头疼,身为内阁首辅他岂会不知道福王的心思,可如今福王已经在夺嫡之争中占据了上风,对皇权可谓是志在必得,现在去招惹福王岂不是自己找死。
再者说了,福王已经委婉地表示要确保浙党在朝中的职务和地位,这样一来的话他要是再介入此事就显得非常不明智了。
见方从哲并不是太想介入到太子和福王之间的争斗中去,杨涟心中顿时感到非常失望,随后又去找了吏部尚书周嘉谟,结果也被属于朝堂上属于中间派的周嘉谟婉拒,他不想在万历皇帝的丧期内整出什么大事来。
至于太子和福王谁能当为皇帝,在福王已经掌控了京城兵权的情形下这个问题好像变得简单了许多,那种真的想要找死的官员毕竟只是少数,反正都是万历皇帝的子嗣谁来当皇帝还不一样?
杨涟接连碰了两次壁,心情的复杂可想而知,可他并不是那种明哲保身的人,而且为人比较固执,在外界看来身上有着文人那种愚忠的迂腐风骨,无法接受福王篡位一事,故而决定以实际行动支持太子。
不仅东林党,朝堂上的不少文官,尤其是那些中小派系的文官纷纷站在了杨涟的身后,认同了杨涟维护大明皇权正统的忠义之举。
放眼大明二三百年,与历朝历代相比,明朝的文官以“以下克上”为荣,不仅对皇帝,对朝中重臣也时常冷嘲热讽,并且以受到皇帝的廷杖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好像被皇帝下令打了一顿板子后就能彰显出其忠义和不畏权势的傲然风骨。
当然了,文官们对那些挨了廷杖的文官也都是吹嘘和奉承有加,那些一不小心玩大了被皇帝砍了脑袋的文官更是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
这种沽名钓誉的现象在明朝文官中,尤其是言官中尤为严重,好像没有被皇帝打过板子或者顶撞过皇帝就在朝廷的同僚中没有面子一样,不少人对此是趋之若鹜。
嘉靖皇帝就被文官们激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