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后,京城的百姓告别了纷扰不断的泰昌元年,迎来了天启元年的到来,纷纷期盼新的一年能有一个好的开始。
在过去的一年里实在是发生了太多糟糕的事情,首先是万历皇帝和泰昌皇帝短短三个月间相继驾崩,其次是接连爆发了红丸大案和移宫大案,然后是朝堂上纷乱的党争。
李宏宇知道,大明在经历了两百年后已经日薄西山,其衰败不可避免,而泰昌帝的英年早逝无疑加速了大明的灭亡,使得大明接连出现两位少年天子,进而导致了臣权对君权压制和牵制。
在他看来,如果想要挽救大明于水火之中,首先要解决土地的问题,两百多年来皇族、勋贵、官员、有功名的士人以及军户占据了大量不用交税收的土地,民间豪族大户也在拼命地兼并土地并且想方设法地逃税,这才是大明灭亡的根源。
毕竟,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要想使得国家政权稳定必须要保证土地合理分配,避免土地集中在某些特定阶层手里,否者肯定会出现动乱。
很显然,经历了两百多年风雨后,大明的土地占有情况已经达到了足以使得社会崩溃的边缘,可各权贵阶层却展露出了贪得无厌的丑恶,还在拼命地兼并土地,丝毫也不管这样做带来的巨大危险。
后世之人一说大明灭亡就会提到满清,认为是勇武凶悍的八旗兵灭了大明,不过李宏宇认为大明亡在了土地上,使得拥有土地和失去土地的贫苦百姓承受了沉重的负担,而那些占有大量土地的权贵阶层则轻松惬意。
如果按照正统的说法,大明亡于大顺,当李自成率领大顺军进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后,大明帝国实际上已经亡了。
南明不过是流亡的大明皇族建立起来的政权而已,满清灭亡的是南明,与大明帝国不能混淆一体。
李宏宇正是知道大明积重难返,如果不解决土地的问题无法挽大明于水火之中,可土地作为古代最为重要的财富,李宏宇要想打它的主意谈何容易,恐怕届时会受到朝堂权贵的围攻。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李宏宇现在所能做的事情就是顺应历史的潮流静待大明灭亡之日的来临,全力扩张势力以求将来自保。
故而,李宏宇对京城的这些变化看得非常淡然,心境可谓波澜不惊。
值得一提的是,天启帝在年前下发了圣旨,不仅认同了章盛的调查结果,而且还因为其母受过李太后的“虐待”而停了李太后的“太后”封号,让其在郑氏太皇太后的调教下悔过。
与此同时,乐安公主朱徽媞交由“东李”抚养,搬去清宁宫居住。
面对这个结果,已经看淡了人生功名利禄的李太后显得非常淡然,没有表露出丝毫的愤怒,她知道这并非天启帝的本意,如果她的名誉能帮上天启帝的话她并不介意。
不过,当朱徽媞从慈宁宫被魏忠贤带走的时候,望着哭得梨花带雨的朱徽媞李太后禁不住落下了眼泪,现在在这个世上唯一能令她牵挂的就是朱徽媞。
李太后自然想把朱徽媞留在自己身边,可很显然朱徽媞住在清宁宫比在慈宁宫能受到更好的照顾和教育,因此只能忍痛让她离开。
离开之前,李太后担心朱徽媞嫉恨天启帝,于是告诉她自己的下场是咎由自取,至于事情的真相如何朱徽媞长大后自然会知晓。
李太后自然不会想到,就在短短数年后她的名誉就被天启帝平反,进而得以跟朱徽媞再在一起。
如果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值得李宏宇开心的事情,那么无疑是后金的内乱了,事件的主角是努尔哈赤次子、被封为大贝勒的代善和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也称为“大妃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