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叔,世侄这些称呼在赵普和赵承嗣之间显得有点太过于夸张了。
毕竟他们之前根本就没有什么交情,这一会儿的功夫就成了世交。
“世侄,你看,我有一个想法,承宗现在也年纪也不小了,我准备让他走科举之路,可我也不想让他成为一个纯粹的文人,世叔有事情求你。”
这赵普也倒会拉关系,世叔世侄一旦叫出口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也不称呼赵承嗣的字了,直接升级到世叔,赵承嗣也矮了一辈。
赵承嗣也大概猜出来赵普想说什么了。
赵普是文臣顶峰,他的儿子本来就可以凭借着恩荫做官,不必参加科举考试。
可是大宋确立的就是文人治国,你不经过科举走上仕途始终不正规。
当然也做不到文臣顶峰的位。
就像历史上的明朝,那些内阁大学士都是正经科举出身。
不仅仅是科举考上进士,还要入选庶吉士,否则根本就不能入内阁。
大宋虽然不是这样,可也渐渐的走上了正规,科举选拔人才是主要的。
现在从朝中到地方的很多人都是科举出身,再用了几年,这股力量会更多。
虽然现在朝中在高位的人大多都是当初跟着赵匡胤的从龙之臣,可是他们大多数年纪不小,迟早都要退下来。
大宋已经确定文臣治国的策略,科举是主要的道路,也就是说未来朝堂是这些科班出身人的天下。
现在赵普已经是宰相了,还让自己的儿子走科举,看起来他对儿子的期望很大。
甚至有可能让儿子登上自己的位置,这也不是不可能。
否则他完全可以可让儿子恩荫做官,这岂不是很省事,为什么还要去参加科举。
现在大宋的科举,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大宋的科举每一次录取的只有几十人,相当少,远没有后世一次录取成千上万的规模。
所以现在科举还是一条比较艰苦的道路。
“世叔的意思是让承宗贤弟先到军中历练一下?”
要是这样的话,赵承嗣也很支持,毕竟他也不喜欢纯碎的文人。
文人出身,身上有有股子文人的气息,书生意气十足。
没有武将的那种果敢,让这些人治国不知道要闹出来多少校花。
纯碎的文人治国只会慢慢的磨灭汉人的血性,最后慢慢的变成一只绵羊。
历史早已经证明了这一切,秦汉时期的血性到了两宋早就真的变成了绵羊,和辽国金朝作战那叫一个狼狈。
即使对付西夏的党项也是无能为力,更不用说后来的蒙古了。
虽然这有很多的原因,不止是文人的原因,不能只让文人买黑锅,
可是那些文人老爷确实起到了带头作用,文官动动嘴,武将跑断腿。
赵承嗣是甚至在想,如果那些文人进入到仕途之前,能够在军中待上一段时间,会不会好点呢!
当然他现在想这些不切实际,除非他做了皇帝,或者到了可以掌控朝局的时候,也许大宋会实施。
“世侄,你那里不是有一个忠义营吗,那里本来都是一些功臣子弟组成的部队,我想找你走个后门让大郎去你那里锻炼一下,怎么样?”
赵普试探性的问道。
赵承嗣心思开始活络起来,这本来只是一件小事,赵普自己都可以安排。
甚至他也可以禀告赵匡胤,皇帝也一定会同意的,赵普是有这个面子的。
可是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