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渐暗了下去,给攻、守双方的厮杀应景了一个昏天黑地。
南军此次攻城与先前一样猛烈,而略有不同的却是将数十座攻城塔推近到了护城河边,与城墙不过五、六十步距离。
每座塔上均有数名南军,其位置与城墙守卒齐平,利用箭弩进行精确射击。将守城力量相对薄弱地方的守卒纷纷射倒,为攻城军卒创造出攀上城头的机会。
城上的箭弩手自然予以还击,瞬时箭来矢往。
但塔上防护严密,南军军卒暴露出的身体部位极少;而城上则是成排成群的守卒,几番对射后,守卒伤亡大增。
第五安不善用弓,仅是与城管军众豪杰们一道练习过几次。
不过普通军卒的一石弓对于众豪杰来说太轻,稍稍用力便拉断了弦,所以也没几个认真练。
眼下情势所逼,第五安只好随手拾起一张弓,将箭搭上后,小心翼翼地拉个满怀;瞄准正前方攻城塔上一名军卒头部,松开弓弦。
箭矢嗖地一声轻响,疾速扭动而去,眨眼后却钉在塔前护板上。按其位置看,不过是在那名军卒的膝盖处。
第五安被自己箭法怔了一下,想到风速、距离和力道等因素,于是第二箭便将镞头稍稍抬高一些,再次松弦。
箭矢仍然射中护板,不过位置已提高到敌卒胸口。
第五安似乎有些明白,稍稍想过便第三次拉弓、松弦;箭矢疾速射出,穿透数百片洒落的雪花,稳稳射中塔上一名军卒的眉心。
正欲搭箭再射,却见城下南军又开始回缩。
城上守卒或砍完最后一刀,或射出最后一箭,然后又开始大声欢呼。
第二次击退敌人,军卒们不再如第一次那样欢欣得有些茫然,而是在欢呼的同时多出些理性。
这种理性的驱使下,他们除了迅速打扫、整理城防外,大多数都有一种清醒且清楚的认识,便是身边同伴已经少了太多。
天完全黑下,城中百姓自发地上了城墙,为军卒送来热气腾腾的粟食。城墙上温暖一片,让夜里的雪花渐渐停止了洒落。
第五安等人被朱高炽叫至王府。
听到白天战况通报后,众人都沉默了下来。仅仅一天时间,三万军卒便伤亡近万,实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想。
虽然攻城方伤亡显然更大,但不可忽视的是两军绝对人数的悬殊差距。
朱高炽静静地坐在椅中,或许是灯光映射的缘故,让他肥胖的身影看起来微微有些佝偻。
道衍看在眼里,说道:“世子殿下放心,经过今日一战,李景隆也知道攻城的艰难,明日应当不会像今日这般猛攻。”
“按时间算来,燕王应该已经从永平往回走,或许很快便能回援。而城中粮草充足,不必担心李景隆围困之策,只要再坚持几日,定能让其铩羽而归。”
朱高燧皱眉道:“可火器消耗实在厉害,仅一日功夫,父王留下的库货便用去一半,偏偏李景隆那家伙像是有用不完的火器,这便让我们落了下风。”
顾城于真定之战后降于朱棣,此是其第一次与南军作战,但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南军。听着前面数人所说,亦说道:“前次耿炳文出征时,李景隆便建议其增设火器比例,但耿炳文并未采纳。次此他亲自前来,必然会在火器上作些文章,或许明日拼得便是火器。”
第五安回想着白日战况,说道:“我们城墙上铳炮的实用性不大,或许可以退后到城内,然后调高射角,待敌人攻城之时再仰射出城。”
几名千户深有感触,纷纷附议。
朱高炽微微点头,冲着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