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常常进行的一项活动了,一个剧本,除非是非常成熟,那么难免会遇到卡壳或者编不下去的情况,这个时候,团队成员就会集思广益,接龙就是其中一项,既能让每个人各展所长,又能对每个成员的能力有个直观的了解,如果剧情捋顺了,就继续往下走,捋不顺,就可以快速的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游乃海看到结果,开始进行说明。
“呐,现在插旗的规则也出来了,你们两个人,就以‘观落阴’为题,现场编一个故事,刚才是罗雀掷的标,那么这次许学文就负责故事的开头,罗雀负责故事的结尾,每人轮三次,要是故事出现前后矛盾,接不下了,就算输。”他坐了下去,罗雀与许学文分立两则。
“没异议吧?”
两人表示同意。
“那么,各自思考三分钟。”游乃海双手锤击着桌子,周围众人也被带动了起来,跟随着他,敲击着铁笼或大叫,发出难以入耳的噪音,骚扰着两只笼中困兽。
接龙这玩意,看似公平,其实先手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在对方没有给出框架之前,罗雀没有一点办法,而且如果……
许学文仅花了一分钟时间,就不紧不慢的开了口。
……
……
清代,蒲松林为了编写聊斋,特地在乡野农村摆下粥摊,施粥给穷苦人家,要求就是用一些狐鬼精魅的故事作交换。在日本也有类似的情况,江户时代一个叫根岸镇卫的人奔波于坊间,把听到的怪异诡秘的故事,收集起来,他将这些故事放入袋子里,所以这个袋子故称为“耳袋”。
在香港,同样也有类似的故事,这件事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说起。
一名姓李的报社记者一天正为了自己负责的“香江鬼事”板块而发愁,事实上他是一个不相信鬼神的人,但这个板块自刊登上报后销量持续走俏,究其原因,是内容都取材自港岛本土的真人真事,都有据可查。
但哪有这么多鬼事可供刊登呢?由于内容的限制,老板又严令禁止了虚假故事的编撰,眼看截稿日就要临近,人也开始焦虑起来,这时他的同事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你为何不去九龙城寨看看呢?我听说那边有位‘黄大仙’非常灵验,可帮人观落阴,占卜福兴运吉,在城中享有盛名,你去问问她,一定有所收获。”
虽然李记者一向不信鬼神,对这种老道神婆也嗤之以鼻,但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展开一些行动,所以他听从了同事的建议,决定下午前往九龙城寨一探究竟。
熟悉香港的人都清楚,九龙城寨是一个什么地方?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人口极度稠密,当李记者来到城寨中,找当地居民一打听,就很快的找到了那位同事口中的“黄大仙”。
这位黄大仙真名叫黄凤姑,年近花甲,看上去普普通通,但李记者还是察觉到,之前问过的一些城寨居民提到她,话中充满了敬畏,而且他还注意到一点,凤姑的眼睛似乎不太好,瞳仁呈白色,为此他询问凤姑,凤姑的解释是自己患有白内障。
李记者道明自己的来意,想来收集一些奇闻异事,可凤姑却推辞说,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对此她无法帮助他。
正当李记者觉得自己就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时,凤姑又提出了一个建议,自己可以帮李记者做一次观落阴,让他亲自下到阴曹地府里看一看,之后可以将自己的故事刊登道报纸上。
李记者一听,觉得方法可行,正巧自己不信鬼神之说,可以趁这次机会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于是,他一口答应了下来。
凤姑拿出一块红绸,里面包裹着一张符咒,让李记者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