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说着妇人装扮的曲红上前一步,先是对着众人微微行礼,然后道:“小女曲红,见过诸位豪杰。夫君乃侯爵府,郭英。”
原来,朱元璋登基之后,开始思考元朝失败的原因,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元朝的武力,天下第一,然而这么快就失败,是因为朝廷没有权力。权力都在地方手上掌握着,导致国家出大乱子。
朱元璋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公元一三七六年,明太祖八年,朱元璋完成地方政治体制改革,四年后进行中央政治体制改革,把地方和中央的大权都抓到自己手里,防止权力旁落。在法律上,以猛治国,刑用重典,手腕稳、准、狠,与秦始皇的严刑峻法不相上下,以吓唬官员、百姓不敢犯罪。
想当年,君主何等融洽!
公元一三七零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封六人为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他们是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精英中的精华、英雄中的勇士!
封二十八位大将军为侯爵: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顾时、耿炳文、陈德、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郭子兴等。在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中,公和侯是最高的两级,地位十分尊崇。
陆游诗中写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而这些人比陆游幸运得多,封公封侯,总可以光宗耀祖、名垂青史了。也正是他们出生入死,东征西讨,才换来朱元璋的大明天下。
朱元璋对待他们不薄,给予高官厚禄,赐给他们大量土地,也算对得起他们。
韩国公李善长做中书省、左丞相,魏国公徐达做、右丞相,曹国公李文忠做、军队大都督。
这三十四个人总共拥有将近四万户佃农,供养他们,人均达到一千一百二十三户佃农。
朱元璋还跟他们攀亲戚,把郭英的妹妹纳为自己的宁妃,把冯胜、蓝玉、徐达的女儿嫁给皇子,把公主下嫁给李善长、傅友德、胡海、张龙等人的儿子。
这些军事贵族战功大,享有很高的社会特权。朱元璋还颁给他们一枚神物——铁券。有铁券,人就跟猫一样,好像有九条命,死过一次还能转世。本人或子孙犯罪,可以免死数次。
这些功臣多是朱元璋的安徽同乡。所以“徽官”掌握全国的军政大权,结成淮西集团,倾轧其他的政治集团。当时的诗人贝琼眼中看到的达官贵人多半是安徽人。
“两河兵合尽红巾,岂有桃源可避秦。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
但是,铁券不是使人一次次复活的神药,而是引诱功臣加速犯错、加速自杀的速死铁牌。仗着有铁券,不少人迅速腐化变质。杀人伤人、恃强凌弱、霸占土地、逃税漏税、**妇女、吃喝嫖赌、贪污纳贿,甚至造刀枪、穿龙袍的都有。只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常识:伴君如伴虎,功高则震主。功臣太强,让朱元璋感到害怕,梦里都担心部下造反、江山不保,子孙后代会做别人的阶下囚。
在朱元璋看来,这些功臣对王朝的长治久安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要无情地清洗。尤其对其子孙构成威胁的人,必须除之而后快。只有杀,才能确保他以及嗣君控制住军队,不丢宝座。
朱元璋扣在功臣头上的罪名也非常模式化,谋反和连坐。只要想杀人,肯定有人站出来揭发他谋反。因为没有什么罪名比这两条更毒辣、更方便,而且一查一个准。谁敢让他不爽,谁敢逾越雷池一步,那无异于找死。他一杀就是一家人,有的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