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四十章县丞齐周
那贼人中,有经历过广宗曲阳之役者,都传说那使刀的人,就是去年在河北骁勇无比的小将,手中丈三长刀就是明证!以后大家绕着范阳走吧!切莫去招惹!
这话传到一人耳朵里,却生出事端来,这是后话了。
转眼至年底,各县的县令皆至涿郡治所涿县,向太守汇报一年之的农桑、税赋、刑狱、治安等事。范阳县令极力言说朱广破贼之功,那涿郡太守知道朱广有些关系人脉,也乐得在使君面前作情面,便署范阳第一。
报到幽州刺史面前,使君见了朱广名字,便想起当日与他几句闲聊来。没想到,他小小年纪,竟然因战功授了县尉,且一上任就作得如此大事,果真是个人才?将来有机会,定要再见见他。
当时,汉帝刘宏见黄巾之乱息,以为天下从此太平。正好二月时,洛阳发生大火,南宫被烧毁,损失巨大。刘宏的“父”张让,“母”赵忠,便劝他。言陛下不必忧虑,没钱修宫室好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田亩何止千万?一亩加一点税,所得之巨,修再大的宫室也没有关系。
刘宏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便下诏,一亩加税十钱,帮朕修宫室。光有钱不行,得有材料,又命令各郡输送木石前往京师。上头这么搞,底下的刺史太守有样学样,从中渔利。
下半年又下令,凡是刺史和太守,要升迁的,必须交纳助军修宫钱,并且明码标价。比如,你授了个大郡的太守,二三千万钱跑不了,交清了钱才能去上任。
后来还是感觉这样来钱太慢,索性最后一丝遮羞布也不要了,在西园公开卖官。但当时天下方平,很多有军功的人都出任郡县官吏,没有多少位置可卖。刘宏又听了宦官建议,命令凡是在黄巾之乱中,靠军功获得官职的,都要“选精汰秽”,有标准么?没有,说你精你就精,不精也精。
朱广若不是功劳太硬,又有幽州上层关照,十有要和历史上刘备一样,给遣散还乡。
天下有识之士都从这些事情中看到了汉室衰败的前兆。有心者,冷眼旁观局势,暗中积蓄力量;无意者,心灰意冷,远遁他乡,隐居泉林,再不问世事。
一力保荐朱广的曹操,这会儿还有些“治世能臣”的风格,在济南相任上大刀阔斧的整顿,难免得罪了权贵,朝廷封他“议郎”,要召他回去。曹孟德心知肚明,深感失望,索性称病不去,回归家乡,读书打猎去了。
他有一个好友,叫袁绍,此时在大将军何进麾下作事。
刘备倒霉些,没有上层罩他,碰上督邮来视察,据说要遣散。大耳哥这会儿还颇有些江湖习气,把督邮痛揍一顿,带着关二张三弃官逃亡了。
孙坚也和朱广一样,破黄巾有功,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总而言之一句话,天下的英雄,都按着原来的历史轨迹,自觉不自觉地为“将来”作着准备。
翻过年去,马上就是公元一八六年,距离那场汉廷巨变已经不远了。时局将来如何变化,朱广知道。可长远的计划和部署,他不知道。
他现在除了做好自己县尉的本职工作之外,就是尽可能多地结交朋友,扩大人脉。对于未来应该怎么走,并没有一个详细而明确的规划。
通过自己的历史知识,他总结出来,要想在汉末乱世立足乃至发展,有几样东西缺一不可。人马、地盘、智囊团。
人马,他有一些。一旦天下大乱,他随时可以在云中、五原、雁门等地拉起千把人甚至更多的队伍;地盘,不是他现在该考虑的;智囊,一个也没有。
张辽高顺,都是将才,让他们带领队伍,冲锋陷阵没有问题。但你若让他们拟个详细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