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就怪不着朝廷。议郎是光禄勋的下属,而这个机构在东汉基本就等于候补官员训练营。从这里出来的官员,很多都担任要职。朝廷是看他功大,有意栽培。
当然,前提是,他能付得起“买官”的钱。
次日,他便往刺史幕府见了刘虞,禀报了前因后果。同时表明自己再度辞任议郎的态度。刘伯安虽然早料到他会如此,但仍旧暗自欣喜。
他幕下的从事们,如程绪,魏攸,都算得知谋之士。鲜于兄弟,公孙纪等,也称得上勇武善战。但朱广属于坐下能出主意,上马能打硬仗的,或许都不拔尖,但用朱广前一世的话来说,这叫综合实力。
人家两辞议郎不就,委身于你刺史幕府,刘虞自此更加器重欣赏不提。
四月,朱广期盼已久的好消息终于来了。
经太常刘焉建议,病中的天子刘宏再三考虑,终于决定从其所请,置州牧。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从前郡县往上,直接就是中央。各州好似一盘散沙,遇事情紧急,也是各自为战,互不相援。小小一场农民暴动,都能搅得一州鸡犬不宁。
有鉴于此,刘宏同意刘焉的请求,任命他为益州牧。又任命太仆黄琬为豫州牧。
因刘虞两任幽州刺史,且名满天下,深得胡汉之心,任命为幽州牧。且因为刘伯安德高望重,又身份尊贵,再封“容丘侯”,加官“太尉”。
州牧,揽一州之民政、军事、财税等事务,并兼有从前刺史之职权。正因为权力如此之大,所以只设三员。当然,这只是大汉天子美好的愿望。往后怎么发展,就是他能控制的了。
诏命传至广阳,当事人刘使君还没怎么地,一众从事却欢喜不已。不为旁的,他们就是刘虞的旧班底,如今改了州牧,刘虞所倚重的,只能是他们这些人。
事实也正是这样。
这一日,公事已议毕。从事们大都回家,刘虞却将朱广和田畴两人留了下来,叫到他平常办公理事的房中。
天色已经有些昏暗,房中掌上了灯之后,刘使君便摒退了所有不相干的人。
一开口,没二话,直奔主题。
“朝廷授以权柄,但这牧伯已许久不置,虽然划分了职权,但仍有不明不白之处。我这几日前思后想,不得要领,留你二人,便是要问一句话,这州牧,如何来作?”
田畴见朱广没有要先发言的意思,遂道:“按朝廷指示,再结合幽州实际,量也不会有甚差池。”
“哦,你且细说。”
在他两个讨论之际,朱广却已经陷入沉思。按说,作为刘虞的从事,且此公又是个忠厚长者,他应该尽心辅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但是,在“忠厚贤良”的背面,刘虞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固执。具体就表现在对待“汉室”的态度上。原来的历史上,所谓的大汉宗亲们,哪个不想称王称霸?他们没有任何一个,身份比刘虞高贵,“血统”比刘虞纯正。
可刘虞却从来不作此想,哪怕有人捧着他,抬着他,求着他作皇帝,他也严辞拒绝。
对于已经日薄西山,江河日下的大汉,他有着一颗固执的忠心。
这一点,问题不大,也可以理解。
但关键在于,刘虞并不是能成大事的人。朱广相信,如果没有外力的影响,刘使君能够将幽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可乱世已至,幽州不可能独善其身。况且,历史上,此公最后的结局……
“子昂?子昂?”
“嗯?太尉。”
“想什么这么出神?”
“哦,幕下是在想,当日太尉征辟我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