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新旧党争,是说北宋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围绕在王安石变法新政的执行上所引发的一场党争。韩琦、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人反对新政,王安石,吕惠卿、曾布、章惇及韩绛等新党坚挺新政。新政虽切中时弊,但改革的同时又产生了更多的弊政。在加上司马光小的时候为救人,把王安石家的缸给砸了,所以……
两派的交火从开始的政见不同,演绎了成了党争。
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与司马光相继病逝,守旧派继续掌握大权,党争却愈演愈烈。后又引发蜀洛朔党争,至此党争不在是政见之争,沦为意气之争,使得朝纲不振,政风日坏。
在下弱弱的同意一个说法,北宋亡于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的那剂药下的太猛了,大宋的小身板受不了。
闲话不多说了,咱们还说孟皇后……
孟氏是支持旧党的太皇太后高氏与向太后所立,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后不久,哲宗亲政,欲极力摆脱这位祖母的阴影,改而支持新党,提拔新党的章惇做宰相。
章惇是一个愣头青,你管理政务就行了,结果他参合到了孟皇后和刘婕妤之间了。他支持刘婕妤的,于是这个案子就被乘以无限大的方式去办理了。
这就是所谓的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皇城司的人当即逮捕皇后左右侍女及宦官数十人,并将这些人刑求逼供,史载“搒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这手段可以说事无所不用其极了。在酷刑的威逼下,这帮小女子那能受得了。于是,孟氏的罪名被罗织出来,其后位于是被废,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病逝,端王赵佶继位,是为徽宗。旧党在向太后的支持下重新抬头,孟氏时来运转,遂被复位,因其封后于元祐年间,故被称为元祐皇后。
不料,次年(1101年)向太后病逝,崇宁元年(1102年)又发生元祐党人相争事件。徽宗重新任用新党蔡京等人,贬谪旧党(元祐党人),孟氏再受牵连,二度被废,重回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之号,就这样过了在冰火两重天里倒蹬二十多年。
钦宗靖康初年,孟氏先因瑶华宫失火,移居延宁宫,后延宁宫又失火,出宫居住相国寺前之私宅……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这个迁移,所以躲过了这一劫。
现在被张邦昌拉出来,做个大个的花瓶。管他花瓶不花瓶的,比起在路上的那帮王子龙孙,后宫佳丽,这日子已经神仙的不能再神仙了。我可以听着幸福的歌,你们只能去演那出悲伤的戏。
当然孟氏这一生的跌宕起伏还没有结束,后面还要说到她,现在先按下不表。
张邦昌把孟皇后给弄回来,是能给自己打扮的漂亮一夜,但并没有把自己拉出危险的漩涡。他若想在青史不落一个骂名,此时应该自杀以明志。然而张邦昌绝对是一个怕死之人,你瞅他去金营那熊样,就不可能有自杀以表清白的魄力。
在封建王朝之中,你爬上了龙椅或者被别人奉为天子之后,还想全须全影的下来,这个可能性就太小了,所以张邦昌最终只能还是死于非命,当然这也是后话。
张邦昌虽然有功于大宋,但是此人在为官其间的德行,也只能属于下下之流,靠着溜须拍马一路飙升到太宰的位置之上,在做大楚皇帝之前可以说毫无功绩于国家,所以很多地方将其抹黑为铁杆汉奸也是在所难免。
咱们在回头说说北上的那帮皇孙王子,贵妇嫔妃。徽宗皇帝一行人乘坐牛车,缓缓前行,不知道有没有想起南唐后主李煜的名句:“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