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城破后,两国开始和谈,老范的军队在半路,得到朝廷的旨意,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范致虚虽然是文人,但是刚烈的汉子,心说什么谈和啊,都是城下之盟了,有什么好谈的,皇帝不要脸,百官不要脸,我老范是要脸的人。恼羞成怒的老范,就把使者给宰了。
咱们这里插一句,城下之盟的说法,起源于春秋和楚国和绞国的战争,绞国战败后,和楚国订立了城下之盟。
春秋早期,虽然周王室暗弱,但毕竟还有一些影响力,所以灭国的战争,并不是特别的多。
比如,春秋三小霸之一的郑庄公,灭个许国,弄的鸡飞狗跳,也没弄成功。另一个春秋三小霸之一,齐僖公为了灭掉纪国,花了一生的世间,也没能完成。一直到了齐桓公时期,才算得手……
在春秋时期,城下之盟等同于灭国。甚至在儒家文化里,城下之盟比灭国还要可悲。而这种思想,一直流传到了现在,所以老范才会发这么大的火。
杀了使者,老范接着攻下了潼关,开始修建防御工事。
这种防御工事,是一种类于长城的军事屏障,但远没有长城雄伟,仅有一人之高。
这种工事,从潼关一直修建到龙门,工事的高度不够高,也不够坚固,究竟能起到多少防御功能,这很难说。
军师赵宗印也没闲着,他招揽了一些僧人,组成一支军队,号“尊胜队”,又以少年佛教徒子,组成了一支军队,号“净胜军”。
后来,二人再次出兵。
裨将李彦仙建议:“觳渑是险要关隘,难以驻军,前进后退之间,容易导致军队溃散。应分道并进,寻找时机出关,同时以一半军兵扼守陕西,才可进一步采取行动。”
李彦仙是在下敬仰的人,他在两宋之间,也是一个风云人物,故要大书特书。
此人字少严,初名孝忠,宁州彭原人,后来迁到巩州。
李彦仙属于典型的豪杰大侠式人物,喜欢舞枪弄棒,马上功夫相当了得。
当然了,李先生并不只是一介勇夫,而且还颇有谋略,端的是文武双全。
金兵和大宋交战以后,一介白丁的李彦仙,便在离家不远的边地游荡,观察山川形势、窥视金兵。
李先生仗着好武功,还能趁着金兵不注意,抢取金兵的好马离开,留给金军一个,在夕阳下施施然的背影。
……
破落江山豪杰啸,天凛冽,地不阔,来去逍遥,冬风惧骨傲。
雄泪千行忽一笑,江山破,黔首吊,马革裹尸,还我山河笑。
打油词,让各位看官见笑了,在下对李彦仙极为崇拜,胡诌了两句词,抒发一下感情。
后来,李彦仙参加了种师中的部队,进入云中郡作战,凭借个人武艺,斩获敌人首级,补为校尉。
靖康元年(1126),金人进犯边境,郡县召募军队起兵勤王,李彦仙不甘人后,率领士兵应募,补承节郎。
李纲宣抚两河的之时,李彦仙颇有远见的上书说:“李纲不懂得用兵,恐怕误国。”
不懂兵事,是李纲的大忌讳,你这么上书,不是找死吗?
李纲觉得,哪里来的野小子,竟然小觑于我,于是下令官吏追捕彦仙。
李彦仙逃出,化名为李彦仙,李彦仙原名李忠孝。
有的时候,李纲的霸气,不得不让人想起,李某某的爸爸。
后来,李彦仙以校勇的身份,随从河东部队征讨,因功再次补校尉。
这么一个响当当的好汉,报效个祖国,怎么就这么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