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汉末皇戚 > 第三百四十九章 名臣良将究何为

第三百四十九章 名臣良将究何为(2 / 3)

然要以忠心和气节品行来回报地位,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才使得两汉名臣繁多。

到了东汉,光武中兴又大肆提倡“忠孝气节”,对于名臣的要求也就更高了,除了对自身忠心和气节品行来约束意外,对于臣子而言,其在朝野民间的名声也是十分重要的。不然的话,历史上像段颎、阳球等为大汉尽忠职守的臣子,你能说他们没有名臣的品行吗?不是因为他们是阉宦门生,在朝野和民间没有好名声的话,早也就是大汉的“名臣”了。

杨洪被董扶说动,可不是仅仅来做一个能吏的,否则,他要做能吏,以他在家乡犍为武阳县的名声,郡县还能不征辟他为吏?他之所以要来巴郡投靠辅佐伏泉,还不是看中的是伏泉以后的前途,跟了伏泉,以他和伏泉之间的主臣关系,还怕日后没有高官以待,美名相加吗?

因此,如今为人臣的杨洪当然不会因小失大,就因为甘宁当初各为其主的派人刺杀自己,就要和他决裂,这太不明智了。对于杨洪来说,他要成名,要的不是一郡一县的名声,而是天下的名声,而要如此,就不能因为这小小的私事,而废了主君的私事。

否则,杨洪真要这么做的话,下场也只有一个,到时候也只会落一个不忠主君的名声而已,因为他的所为太与“名臣”、“名士”相差甚远。

想想看,历史上,汉末的朱儁、公孙瓒等人何以成名?靠的就是对郡守无比忠心,危急时刻不离不弃,最终得到天下的赞许,从而走上了“名臣”之路,官运亨通。当然,公孙瓒若非一场黄巾暴乱,引起汉末乱世,最终滋养心中的野心,不然的话,说不得也会如曹操想成为“征西将军”一样,成为一个在幽州征伐异族的“白马刺史”也说不定。

归根到底,汉代承前秦遗风,自东汉以后,州郡权利加大,像太守、州牧,组建幕府,自成一国,几如古之诸侯。而州郡官吏动辄自称本国、本朝,视太守、州牧为国君,再加上两汉奉行的“忠义气节”,除非主君并非人君,亏待与臣子,否则臣子如果背叛离去,那就是不忠不孝,为人唾骂。

而如果这样,名声有损,那对这臣子的日后仕途也是有害,毕竟,在重出身名声的东汉,你没有好的出身,再没有好的名声,谁还敢收你为心腹?而真实历史上,这些名声有亏的人,多数在曹操发布《招贤令》之后,才真正的站住了历史的舞台。

夏日的微风浅浅的刮过伏泉的脸庞,不再夸赞杨洪,毕竟以杨洪的觉悟,即使伏泉夸出天,估计也不会有太多自得。随后伏泉转头看向刚刚介绍完自己,一直被众人冷落的秦川,虽然他对秦川不熟悉,但直觉告诉他,这人对自己有大用,毕竟那贼首黄穰据说也是没落士人,士人与士人之间,肯定会极力重用,这不是黄穰的兴趣,而是叛军能否起义成功的关键。

自古百姓起义,如果从高层到基层都是泥腿子的话,基本很难长久,即使他们初期得势,但最终也不会长久,原因就是没有一定知识的他们,根本只会破坏,却不会治理,对军队也没有有效的办法约束,自然不能让军队彻底改变,最终也长久不了。

但是如果起义的高层有不少知识分子的话,那这支起义军即使最初成不了气候,但在“广积粮,缓称王”的积蓄实力,改革内政、军队之下,那么他们起义长久甚至成功的机会就很大的。

因此,伏泉在知道秦川也是知识分子之后,直觉上便肯定这秦川对自己有用,不过还需要验证,只听他继续问道:“尔于黄贼麾下,身居何职?今日投诚,可有诚意乎?”

那边一直在等待的秦川闻言一愣,随后面上一喜,因为他听出了伏泉话外的意思,这是在试探他这个投诚的家伙到底有没有筹码值得伏泉来接纳。

只是,很显然,对

最新小说: 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 大夏钦天监 太监皇子 开局被女帝流放,我举兵造反你哭啥 父皇,朕杀回来了! 洞房花烛夜,娘子奔向白月光 她藏起孕肚,偏执霍少找疯 质子无敌 神话版隋唐演义 无敌傻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