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物可以看到三五天的未来,而作为光禄大夫的王翘之,却可以看到三五年甚至十年之后的未来。看着侄子王凝之上包裹着绷带,神情愤恨。王翘之阴沉着脸,在克制中保持着冷静:“到底怎么回事,怎会与高敬宗交恶?”
“侄儿……侄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啊!”王凝之哭丧着脸道:“那高敬宗小儿上来就要侄儿让出线娘,侄儿也让了,可是他高敬宗一言不发,上来就来,你看侄儿的脑袋被他打得什么样了……呜呜”王凝之委屈极了,顿时大哭起来。
“你……”王翘之根本就不相信王凝之所说的原因,王司马,共天下,在有晋有一代,琅琊王氏子弟多居显赫要职,在王导这一辈,堂兄弟共十四人在东晋朝廷身居要职,在王羲之这一代则是十六人出任正四品以上级别官职。
此时王羲之虽然弃官归隐,但是琅琊王氏子弟仍身居朝廷要位。比如王羲之叔父王彬就是卫将军、特进、尚书左仆射。除去中枢官职,地方上也有很多官员都是琅琊王氏子弟。
王翘之为光禄大夫。别说高敬宗,就连桓温桓大司马或大司徒司马昱也不会轻易得罪王氏。休说堂堂王羲之王右军的公子,就算是寻常一个王氏下人出去,谁敢出言挑衅……
王翘之恨铁不成钢的道:“现在关键是怎么善后!”
王凝之的三弟王徽之有那么一炷香的沉默之后,道:“杀之!”
王翘之不置可否,王凝之却吃了一惊:“三弟,你说什么!杀谁?”
王徽之生性高傲,放诞不羁,他本来也是沉稳而不失宽厚的人,随口道:“高敬宗伤了二哥,岂可轻饶?”
王凝之瞪大眼睛道:“三弟,你糊涂了吧?怎么要杀高都督?”
“这次的事情,他是做的有点过了”王徽之道:“你们到外面听听,外头的茶馆、酒楼,甚至寺院,满城百姓都议论这件事情呢,没人说他错,错的都是二哥,都是我们琅琊王氏,说我们是仗势欺人,明明二哥才是受害好不好?”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如果高敬宗与一般子弟发生争斗,哪怕是有人证在场。众人都会以为高敬宗欺负别人。然而如王凝之发生争斗,明明就是高敬宗找茬,王二郎是受害者可是人们偏偏就不相信事实的真相,一股脑的认为是琅琊王氏仗势欺人。
这件事情传到外面,居然变成了王凝之欺到高大都督头上,高大都督原本准备忍气吞声,而王二公子却变本加利。拿起酒杯投掷高大都督,结果高大都督有神功护体,被酒杯砸中反弹之力又砸中了王二公子。
高敬宗在这件事情扮演了一个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角色。
一切都变了,谣言越传越广,只要是敢站在琅琊王氏一边,帮助琅琊王氏说话的人,都会瞬间被口水淹没。
其实高敬宗在挑选这件事情的时候,故意选择了有权有势的王二公子。就是利用人们的普遍同情弱者和仇富的心理。在后世,一旦富贫之间产生矛盾,舆论一般都会站在弱者一方“伸张正义”。
高敬宗现在给天下舆论加入了一点致命的催化剂!他让许多建康百姓与士绅亲眼见到了一个北伐英雄,在建康被琅琊王氏打压。
听到王徽之的话,王翘之的而变得更难看了。坊间舆论的微妙变化他不是不知道,不,应该说他清楚,比王徽之还清楚!正因此他更加不能容忍高敬宗
民心,民心,现在却被高敬宗一酒杯给夺走了。
政治人物的生命根底在于人心,有道是所谓的众望所归。因为众人佩服,所以王氏才有司马皇室皆无法支援的地位。王敦是反了,吓死了晋元帝司马睿,但是王氏的地位并没有被动摇。因为当年王敦扮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