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风云之弘云录第一卷第1604章东境之争这次渤海与靺鞨出兵估计用的也是这样的理由,杨宁早已习以为常,这些年来对他口诛笔伐的人还少么?说到底,当士兵们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时候,那些成天讲这些大义凛然、冠冕堂皇之语的家伙们又在哪里呢?
那些家伙一天天激动万分的宣讲不知道要耗费多少力气和口水,杨宁就简单了许多,敢废话就一刀砍了,或者用马蹄踩死,他用同样的方法杀死无数对他喊打喊杀的人,他起先是很想看看,这些成天诅咒他不得好死的人面对死亡到底是一副什么表情?
可实情却让他太失望了,这些人也就嘴上功夫,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都说他杀人多,要知道这世上每天都会有人被杀、有人杀人,杀人多至少也是一种本事,更何况他杀的是敌人,有什么错啊?为国杀敌杀得越多,功劳就越大,可那些人呢?总说他心狠手辣、沾满血腥,那他们又做了什么?
除了专门鼓动别人去死以外,其他什么也做不了,对这种人,杨宁甚至见都不想见,直接让部下用马匹把他们拖死了。
杨宁对待敌人的残忍和对待夏朝百姓的温和都是出了名的,因此恨他的人恨得咬牙切齿,爱戴他的人则甘愿为他效死,所以,在他的率领下,安东军的锐利无坚不摧,任何的敌人碰上他们都只有失败一个结局。
安东都护府的强势,让一向热衷于相互征伐的东境各国空前团结,只是他们每次发动的进攻都无一例外的遭受了挫败,渐渐的,他们的战意也被磨尽了,觉得取胜无望就平静了下来,只剩下几个稍具实力的国家还在顽抗,不过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只能搞搞一些小摩擦。
在这些国家中就有渤海和靺鞨,以往他们是不敢出动这样的大军的,想必也是趁着这次夏朝遭遇四境围攻想要趁火打劫,得到消息的时候,杨宁忍不住放声狂笑——他当然得笑,那可是三十万大军,东境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大战了,好啊,来吧,看他怎么把这三十万人统统吃掉!
在杨宁看来,这场战争根本不需要援兵,凭安东军的兵力已经足够了,派了援军只会碍手碍脚!可朝廷的决定不能只考虑他个人的好恶,两支援兵已经向安东开来。
从兵力上说,援兵抵达之后,夏朝参战的兵力也有三十万,双方持平,只不过安东军经验丰富、战力强劲,援兵也是中央禁军,虽是初来乍到,战斗力也不会比安东军差。反观靺鞨与渤海联军这边,他们虽也号称三十万,但常年与他们交战的安东军却很清楚,靺鞨与渤海近些年来国力下降明显,军中将士早已不复往昔,这些兵力只怕是东拼西凑出来的乌合之众,人数多战力差。
而且与北境和西境的联军不同,靺鞨与渤海之间并不接壤,相隔较远,所以只能从两个方向分别向安东进兵,然后找个地方进行合兵。据此,夏军决定兵分两路,分头迎击,此次两国中以国力较强的渤海国出兵十八万,靺鞨诸部则出兵十二万;夏军方面,十万右耀武军前去对付靺鞨军,而左奉辰卫则与安东军主力配合与渤海军交战。
战斗正式打响于九月四日深夜,首先发动攻势的是右耀武军这一路,他们与靺鞨军在乌支山下相遇,当时靺鞨军因为连日赶路已经在山脚下扎营休息,右耀武军前军主将陈达派出哨骑探明情况后觉得有机可乘,便带领五千精骑趁夜对靺鞨军大营发动袭击。
正在睡梦中的靺鞨士兵被这通攻势打得晕头转向,夏军骑兵趁此机会大力砍杀,慌乱中的靺鞨军没有来得及辨明形势就向主帅报告遭遇夏军大部队,靺鞨主帅大惊失色,没有细查便匆忙下令后撤。
陈达见靺鞨军主力有动作,误以为他们在调整兵力准备反扑,为避免兵力处在劣势的本部遭受靺鞨军围攻,他率队迅速的离开了战场,并没有来得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