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战斗能力,杨宁在这过程中始终闭着眼睛。
靺鞨的损伤十分惨重,几乎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这个在夏朝东境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这时候杨宁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将一部分投降者作为俘虏带回了安东,让他们在安东生活,一些不肯投降的则将他们往北方驱离,还有一些愿意臣服但不愿离开故乡的就让他们继续待在原地。
至此,靺鞨一分为三,迎来了史上空前的大分裂时期,走向了各自不同的结局:迁入安东的逐渐被夏朝人同化,去往北方的在不断与夏朝的对抗、与其他国家的对抗中消亡,而留在原地的则在夏朝的控制下迎来了繁盛期,并在数百年之后,建立起了一个属于他们的真正的国家,这是后话。
南诏是南境新近崛起的国家,对于夏朝来说,它的一切实际上还在迷雾之中,考虑到今后少不了跟他们打交道,夏朝的这次军事行动要试探南诏实力的意思。
右天成军和左金天军在灭楚之战中配合过,他们又都是夏朝的中央禁军,南诏虽然早有准备,却错估了夏军的实力,也没有想到夏军的攻势会那么猛烈,所以他们在边境的防线一下子就被夏军冲破了。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两支夏朝禁军紧密合作,在南诏的北部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南诏大军几次与之交手皆以惨败收场,夏军深刻贯彻了他们的战略目的。他们歼灭军队、攻破城池、抢掠粮草,从不在一个地方逗留。
蒙山被当做夏军的最值得依靠的屏障,而对于南诏来说,失去蒙山就意味着整个北部疆土都无险可守,只能任由夏军铁蹄践踏了。
前线败仗战报接连传来,大大刺激了南诏朝廷,他们在击败诸蛮之后即制定了攻灭楚国、又击夏朝的计划,只是一切都还来不及实施,夏朝就先下手为强灭掉了楚国,夺取了谅山要塞。
南诏本想趁着夏朝在楚地立足不稳发动进攻,获得对自己有利的态势,不料功败垂成、损兵折将。不过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夏朝有多强,只当自己还未尽全力,便想继续积蓄力量,等来日再战。
他们很快预料到夏朝会发动反击,这回是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战斗,他们信心满满的制定了作战计划,可是夏朝的攻势进展之快已经超越了他们的想象,尤其是火器在战场上的应用,南诏大军几乎无法抵挡,导致一败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