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皇上要传召宋应星,很多大臣都议论纷纷。他们不明白这宫闱之事,为何要牵扯进宋应星这种平民。难道还嫌皇家不够丢人?
叶向高进言道:“皇上,此事乃皇宫秘事,不宜让外人知晓。臣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朱由校搓了搓牙花子道:“首辅大人,朕待会只是让宋应星来给大家解释一些事情的,不会涉及到丝毫的皇家之秘,放心吧。”
见宋应星还想说什么,朱由校便摆手道:“叶首辅,此事,朕自有分寸。您老不必担心。”
礼部主事贺烺这时再次站出来道:“皇上,微臣也请陛下收回成命。宫中之事多有隐晦。如果传至民间,被人牵强附会都是小事,要是被有心人利用。那会酿成大祸。”
贺烺之言让许多朝臣纷纷上言表示赞同,就连站在一边看热闹的田尔耕和顾秉谦都站了出来,请求朱由校收回成命。朱由校无奈,只好耐心解释道一番,并且告诉群臣,这种格物学的科学解释方法,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对于判断事情会有帮助。
谁料此话一出,群臣炸锅了,尤以东林跳得最高。什么东华门唱名才乃真男儿,什么君子以读书为最高乐趣,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各种之乎者也,顷刻间就将朱由校淹没了。
东林领袖赵南星发现,皇上只是冷眼看着眼前的一切,并不出言反驳。而首辅与次辅站在一边窃窃私语,仿佛眼前的一切与自己无关;工部尚书王舜鼎从宫外取回火枪复命后,只是闭目养神,也一直没有参与到争执之中;皇上任命的三人调查小组,这会儿一直在整理资料;而傅山和万医生,则在小声讨论什么。
朝堂上奇怪的一幕让赵南星心生狐疑:往日如果发生这种事,皇上或者出言反驳或者生闷气,东林就开始死谏,然后朝堂上闹成一团。自己刚刚暗中示意东林掀起争端,正是要取得言论优势,为挽救东林的这次败局做准备,但现在的套路怎么变了?
两炷香的时间过去了,朱由校见东林也说累了,便喝了口茶水道:“诸位的意见朕都听进去了。但是,朕希望各位明白,凡事要讲道理。什么叫做道理,就是证据。证据是根据事物的变化,合理推导而来,而不是用嘴巴说出来的。
朕今日就是让你们看看,何谓寻找证据,何谓证据使用。朕也希望,以后朝堂诸公,进言之时,务必以合理的证据为依据,所谓实事求是也。你们先看看再说,如何?”
赵南星一看皇上的脸色不善,如果东林再强行纠缠下去,势必引发皇上怒火。今日东林本已失势,如果再被攻讦为不尊上命,今日东林的败局就将彻底注定。于是他暗中示意东林不要再说话,同时暗中准备第二轮的攻势。
………………………………………………………………………
宋应星被带上堂后,朱由校也没有废话,直接把制作宣德炉的方法告诉了他,让他想想目前还有没有可能重制宣德炉。并且警告他,如果敢把这事说出去,会让他痛苦一辈子。
宋应星捏着须根,在殿内来回踱步,仔细想着这宣德炉制作之法。越想,他的眉头皱得越深。过了一会儿,思虑良久的宋应星,有些疑惑地问道:“皇上,敢问这制作之法,是否真乃皇家之秘?”
朱由校看了看得意万分的郑贵妃道:“确实乃皇家之秘,这也是朕今天才发现的。如今为了弘扬华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朕决定让你看看,这个制作之法是否可行。”
宋应星埋下头想了想后,说道:“皇上,宣德炉制作之法,并不是什么秘密。只是流传的范围很小而已。此法多流传于佛道之间,只是少有人知罢了。
唐天宝九年(750)前后,道家有一本书名为《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