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四五十万人的战役古往今来都算得上是大战役了,象这么大的战役,是很难通过一两场的战斗就能解决的,战斗的双方陷入到拉锯战之后,战事胶着,往往会拖上很长的时间,有时候一场战役打上半年一载甚至更多的时间,都毫不奇怪。
慕容涉归将大军后撤到武邑一带之后,修筑起了深壕高垒,摆出一付准备打持久战的架式,无论是汉军这一方还是鲜卑人自己,都对慕容涉归的策略比较惊讶,要知道鲜卑人打仗往往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速战速决,鲜卑骑兵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每每一战下来,连营帐都不一定要立,就已经是结束战斗了。
如今慕容涉归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挖深壕,筑高垒,决心将持久战进行到底。
慕容涉归是一个极聪明的人,在未与汉军交锋之前,他并不了解汉军的实际战力,所以才会派出慕容坦进行试探性地攻击。慕容坦惨败之后,慕容涉归立刻便将刘胤重视起来,看来以前刘胤击败刘渊、击败慕容耐、击败秃发树机能那都不是偶然,刘胤真正的能力要远比他们鲜卑人想象的厉害的多。
试探性的战斗没有成功,反而折损了他手下的一员大将,这无疑给慕容涉归敲响了警钟,想要对付刘胤,肯定不能采用以前那种直来直去简单粗暴的战斗方式,必须要用更加稳妥的战法,首先要立于不败之地,而后再谋求进攻。
慕容涉归也深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的道理,所以他尽可能地搜集关于刘胤的资料,熟知刘胤的打法,从而做好备战准备。
只可惜,鲜卑人以前并没有太过重视关于汉人的情报,现在搜集到的关于刘胤的资料信息,往往比较粗疏,只能了解到一鳞半爪,不过这也足以知道刘胤很厉害,当年蜀汉行将要灭亡之际,正是凭借着刘胤力换狂澜,才有今天的成就。刘胤挥师北伐,奇袭雍凉,平定秃发树机能,扫平齐万年,挥师东渡,荡灭匈奴刘渊,颠覆强大的司马晋王朝,至于灭掉慕容耐的七万骑兵,不过是刘胤顺手而为的事情,压根儿就是小菜一碟,上不了什么台面。
光是这些赫赫的战绩,就已经堪称是惊天动地了,在三国时代,除了曹操之外,也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与之比肩的人物了。就算是曹操,当年打败的,也仅仅只是乌桓一族,灭了乌桓首领蹋顿。而刘胤灭掉的却是五胡中的四胡,如此煌煌战绩,又岂是曹操所能比拟的?
做为五胡之中硕果仅存的一胡,慕容涉归当然不想步刘渊等人的后尘,或许此时慕容涉归有些后悔了,不应该踏足冀州,乃至于招来如此的劲敌。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到了这步田地,慕容涉归就算不想战也不可能了,只有硬着头皮与刘胤决战到底。
挖深壕筑高垒立坚寨,这是鲜卑人从来没有干过的事,但为了准备与刘胤的决战,慕容涉归特意地下令先行修筑防御工事,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说。
而汉军那边似乎也并不急于进攻,除了投入重兵守御信都城之外,在城外的汉军营地,也修筑地是固若金汤。
双方投入了如此的重兵,却都又非常的谨慎,谁也不轻易地首先发起进攻,反倒是各自修筑工事,各自为营,遥相对峙,准备要打持久战。
既然慕容涉归不急,刘胤则是更没有急的理由,汉军的兵种构成和鲜卑人是不一样的,鲜卑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骑兵组成,但汉军比较大的一部分是步兵,骑兵的比例占到了四成左右。
尽管骑兵只占到总兵力的四成,但这个比例,却是整个汉军之中空前的,刘胤对骑兵的建设超乎寻常,比任何一代的汉军将领都费心费力,打造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百战雄师,一直是刘胤所追逐的目标。
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出现,最早确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