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监军使王夫之向朱由榔汇报完缴获的战利品后,又依照皇帝之令列了赏赐功牌,攻城大胜,自然要奖励将士鼓舞士气,不过这一次对新军,朱由榔设置的赏赐方式与之前的旧军有所不同。
每名军士按照功劳大小,都有金银赏赐,不过这些赏赐都不经过正副都统制之手,而是由都监军使及下设各监军亲自将金银送到每一个军士手中,同时宣扬天子的恩德,要让这些军士都知道,是谁给他们的赏赐。
对于攻城中立了功的统帅焦琏、副统帅吴继嗣等人,朱由榔的赏赐就相对谨慎了,只是将几人的勋阶各提了一级,并没有赐爵,虽然大明的武官勋阶制度到了明末早已名存实亡,不过对于焦琏等人来说至少名义上还是升官了,金银的赏赐就比较慷慨了,各人按功劳赐银五百到三千两不等,还有一定量的布匹、田亩等赏赐。
有功不赏,吝啬名爵,无以聚人心夺天下,但是赏赐太烂又会导致名爵不值钱,同样不利于聚集人心。
此时大明的官爵已经开始泛滥了,朱由榔控制的广西还好,爵位依旧相对值钱,倒是江浙地区还有湖广地区,名爵之泛滥已经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湖广的总督何腾蛟为了筹集粮饷和笼络各路武装,利用职权,大肆封官,卖官鬻爵,两湖官员成千上万,集中起来,真正可以组建一只“官军”了。因为官位卖得太多,导致名爵迅速贬值,一个总兵官几百两银子都不一定有人肯买。
江浙地区也好不到哪去,当初福建隆武帝和浙东鲁王为了争夺正统,拼命拉拢对方手下的文臣武将,大肆封官许愿,官爵跟不要钱似的抛出去,隆武一朝,朝堂上挂内阁大学士之衔的宰相文臣有四五十个,侯、伯等武将的荣勋爵位更多,光郑芝龙一系就不下于二十个,真是内阁大臣满街走,侯爷伯爷贱如狗啊!
朱由榔是要重整河山,再立纲纪的,自然不能滥授名爵,让名爵泛滥,特别是他直接统治的地方,至于福建,湖广,南直隶等地他暂时还顾不上,等光复两广隔断岭南,有了立根之基后,再考虑整顿吏治的事,连同名存实亡的大明武官勋阶体系都会根据军制的变化进行对应的调整,这是一篇大文章,只能等以后慢慢梳理了。
对焦琏来说,皇帝封赏多少他并不在意,他是个重义气的汉子,皇帝对他信重有加,士为知己者死,他也早已不把自己的这条命当成自己的了。
倒是吴继嗣,每次对皇帝的封赏,都是大礼参拜后才收下的,他是由文职转武职的,因为懂技击之术,外加千里救驾之功,被朱由榔直接提为御前侍卫统领,在登基前后护卫左右不离。虽然其本身功名不高,只是个落第举子,不过熟读儒家经典,深谙忠孝之道,向来恪守臣子之道,不越礼,不居功自傲,待人谦和,从不以上欺下,在御前侍卫中一直很有威信,办事也很干脆利落,非常有魄力,是朱由榔身边少有的几个能臣干吏之一,是心腹中的心腹,如今随着他职位的变动,更是把他的那种威信延续到了侍卫亲军里,由他执掌军中法纪,朱由榔十分放心,这是一个好苗子,培养好了,大明将来说不定又能出一个卢象升了。
王夫之在朱由榔指示下,做的第三件事,是在亲征行营司中成立一个统战处,专司负责联络分散在各地的抗虏义师。能收编的收编,不方便收编的也会适当给予物资援助,支持他们抗清,争取在广东各地遍地开花,歪解满清在当地的统治,为收复大业铺路。
最后,在焦琏等人的提议下,朱由榔下旨将一万余侍卫亲军一分为三,其中三千陆师驻守城内,七千陆师外加一千水师驻守城外。
如此三军一个城内,两个城外,各自相隔不到十里,一方有事,各方呼应,既解决了城内驻扎不方便及扰民问题,也利于城池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