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就跟多了一个亲兄弟没两样。
一旦师徒关系确立下来,师傅对徒弟那必须得是手把手地教,如果徒弟家境困难或者父母双方,师傅甚至对徒弟要尽到抚养的责任,而徒弟也是要承担赡养义务的,如果师傅无嗣,那么养老送终也是徒弟的职责所在,这师傅去世后,这徒弟都是能分到师傅的遗产的。
而老师的儿女那相处起来也得跟亲兄弟一样,一生都要照顾,一生都要帮助,共甘苦,同患难,有福同享,不能有任何分别。所以古时候的老师对学生那认真教,为什么?学生教好之后,他的子孙有人照顾,知恩报恩,他不用忧虑。而现在呢,没有了!现在亲兄弟都是陌生人,老师的子女与我们不相干。
也正因此对于一切依旧行古礼的古玩行里的老前辈们来说那绝对是不会轻易收徒的,要知道这亲儿子没法选,这“如子”的徒弟还不兴让人细细挑吗?这要挑好了,教好了,不单自己后继有人,甚至于自己的儿孙都会多个依靠。而古玩这一行是非常讲究资质与天份的,除此之外知识的积累,时间的沉淀,潜移默化更是必不可少。
而非常不幸的这位赵静小姑娘虽说聪明伶俐,可是她起步太晚了,而且这位可是说是严重的缺乏积累,甚至于缺乏Z国文人的本能。
这之前不是说了吗,这小姑娘那可以说是在国外长大的,这Z文嘛虽说听说没问题,可是一轮到讲习写那绝对就是差得远。甚至于这位的思想根子里西味在宋老爷子看来都太过浓郁,根本就不可能达得到这老爷子的审美标准与要求,收她为徒那老爷子怎么可能愿意。
最开始的那会宋老爷子倒不是完全没有给这位机会,可惜的是,这丫头的表现实在难以让这老爷子满意,别的就不说了,单这文字关这丫头那就绝对的难过。不知道大伙注意到没有,虽说咱们用的写的是简体字,在学习时对于繁体字虽说老师也没教过,但是毕竟有这环境在,只要是小时候没有太混,喜欢翻翻书的人,连蒙带猜,就算不能写,但也绝对能认得出绝大多数的繁体字来,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文人的本能。
可是这位呢,自幼那是二十六个字母写得比方块字溜,虽说不能算是文盲吧,但是以她的所处的环境所能受到的熏陶离使她形成这种本能那实在差得太远太远,毕竟这位能将简体字写清楚明白就很不错了,更何况那些个繁体字。可如果你想要学收藏,学鉴定,这繁体字都不认识你还能鉴定出什么来?而宋老爷子的那些个珍贵的孤本资料之类的呢,又能有几本是用简体字写的?
这不识字就无法看书,无法看书呢就更不用提背书,不能背书那又怎么去学鉴定?要知道,鉴定这玩意儿拼的就是首要就是知识的积累,这有了积累了那才能提出自己的判断来。
而小姑娘哪怕再聪明这起步也太晚了,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像现在的简儿一样通过多次身体异变,精神力突变而变得过目不忘的。这要将一个连Z国字都写不清楚的丫头学到出师,那得花多大的精力来?宋老爷子表示他老了,实在没那个精神头从头教了。
可人赵家小姑娘表示了,没事!您没精神头教,那咱可以自学的,咱自己借书来看,自己打基础,直到有一天您认可了,咱再拜师也不迟!
于是乎,没有人指导,赵家小姑娘在宋宅开始了她的自学之路。咱不急《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咱愿意从最初的幼儿启蒙来学直到学有所成,还有《四书》、《五经》这些个就是普通Z国人都看不太下去的东西这位也拿来啃,当然了这传记,历史更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这位的思想毕竟不再是孩子了,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这冷不丁的让这位再学另一套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位第一反应不是全盘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