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奎视左右而道,“别想那么多,中原姓什么于咱们无关,你也最后忘了此事,否则有杀身之祸,四叔是为了你好,你回去也千万别提北伐之事,没人会同意,也不可能成功,江北顺贼大兵五十余万,满虏更是精兵猛将不下百万,这时候北伐,书生之见”
郑森道,“四叔此言差矣,食君这禄不就应该为君分忧吗?皇上于南京称帝,实是逼不得已,我大明国都应在北京,北伐乃是顺天应民举国称赞的大事大非,四叔莫要小人之心了”
郑鸿奎哈哈一笑,“小人,四叔在你嘴里倒成了小人了,再说了,食君之禄,你拿的不是皇粮,你拿的是丞相府的粮,你要不信你回去找那王丞相说说,看他会不会同意你的北伐,对了,你好像现在无兵无卒吧,你拿什么北伐,你回头看看,这些兵是你的吗?”
郑森正声道,“相府也是皇帝治下”
郑鸿奎道,“恩,话是如此,不过你最近有去皇宫拜见过皇上吗?我猜就没有”
郑森点点头,“是没有,一来是军务繁忙,二来皇上无召,我何敢去打搅”
郑鸿奎冷笑道,“别说是你,满朝文武,除了王丞相的哼哈二将谁也见不到皇上”
郑森不禁愣了愣,四叔好像话里有话,怎么感觉有点在挑拨丞相和皇上的意思,君相不和那是大事。
郑林道,“四叔的意思是丞相将皇帝软禁了?不可能,我这次来孝陵还是皇上亲自下的旨呢”
郑鸿奎叹息着,这个侄子呀,太愚忠了,简直到了真假不辨的地步,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吧,没法沟通了。
郑鸿奎道,“傻孩子,你心太直,你根本不适合待在这,听四叔一句劝,别想那些乱七八遭不切实际的事了,你还是回福建去吧,哦对了,我也傻了,以前王丞相没让你走,现在你这诗一出,只怕你想走也走不了”
郑森不解,愣道,“四叔到底想说什么?你为何如此敌视王丞相?眼下这安定的朝局不正是丞相一手操持起来的吗?有目共睹”
郑鸿奎叹道,“对,大家都看清了,就你这傻小子没看清,你呀,将来的下场只怕要跟着弘光皇帝陪葬,记住四叔的话,四叔不害你,有机会便离开这,也不要染指军政司的军务,那只会害了你”说完便打马而走。
郑森有些木呐,陪葬?什么意思?王丞相要弑君篡位?不会吧?那还不血流成河,四叔既然劝我走,那他为何不离这是非之地。
**
锦衣卫指挥使快步来到丞相官署,见左右没人,使将那首郑森在孝陵一时兴起写的诗给呈了上去。
王岚平扫了一眼后,脸色大变,随即将纸揉成一团,紧攥在手里,冷笑一声:自作孽不可活!
成吉思汗一生东征西讨,除了战场雄风无人比拟之外,还有一项属于王者的桂冠,至今无人打破,从他起兵开始一直到死,从没有一个部将背叛他,王岚平想要征服天下,首先就是要征服部下的忠心,郑森却是个例外。
前些日子郑森奉命在奉天殿外一口气斩下了十四颗当朝大员的脑袋,已经成了众矢之的,连皇上听到他的名字都不禁要在心里打个寒颤,却不知他哪里来的勇气敢向天下人说中原只会姓朱。
忠于大明便等于背叛自己,不管是谁越过这条底线都得死!不过现在还不是自断一臂的时机,联姻郑氏还没成呢。
随后,王岚平脸色归于平静,对张名振道,“张指挥使,你为什么忠于我?”
在李自成还没有攻破北京时,张名振只是南京锦衣卫指挥使,论地位和权力远远在北京指挥使之下,后来弘光登基,原以这锦衣卫的好日子就要来了,却没想到百官没人愿意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