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都市言情 > 校草制霸录 > 二十四、振聋发聩(下)

二十四、振聋发聩(下)(1 / 3)

刘欣盈自问自答道:“对于仅仅满足于知道些国学知识的普通人来说,这确实可以算是具备了基本的国学知识架构。但对于探究国学精义的学者、参加国学论难的辩士来说,以上读的那些书、学习的那些知识仍然还停留在国学功底的层面,还没有上升到知识架构的高度!”

陈荻忍不住问道:“那对于我们来说,怎么样才算真正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架构?”

“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讲述的关键内容!”刘欣盈再次晃动手里的签字笔加以强调道:“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两种浅显的建立国学知识架构的方法,当然也可以视为国学学习的不同境界,供大家参考。第一种叫点线面球法。所谓点,就是我们日常学习中接触到的各种国学知识点。很多人研习国学都只满足于学习不同的知识点,但国学浩如烟海,穷其一生之力恐怕也难以学完所有的知识点。如果执着于学习知识点,最终只会沦为在地上一粒粒捡米的拾荒者,忙碌终日,难得一饱。

“点往上是线,就是学习的人知道用一条线把所学到的知识点串连前来,如此既可以若网在纲有条不紊,也可以以一知万顺藤摸瓜。《论语》中说‘吾道一以贯之’,大致就是这个意思。这就好比是在稻田里捡拾稻穗,捻起一茎,便带出一串,相对于粒粒捡米的拾荒者来说自然是事半功倍,然而终究还是仰人鼻息,乞食于人。但对于普通国学爱好者来说,做到这一点已经算是非常难得了!

“线的上一层是面,即学者不仅知道用不同的线索把学到的知识点分别串连起来,而且还通过联想、归纳、推理、演绎等手段把各种线索有机编织起来,构成一个相对严密、几乎没有漏洞的平面。具体到某个学者,‘面’可以表述为‘研究领域’。到达这种层面,就相当于农夫在租种的土地上种出了自己的稻米,虽然收成还要看天意、还得缴纳租税,但只要风调雨顺天公作美,再加上自己足够勤劳,总会有些隔夜粮,便不会饿死人。

“最高一层是球,即学者的知识积累在构成严密的平面后不是向四面八方平铺延伸,而是围绕着一个核心理念,将自己所接触到的知识磨合凝炼成一个封闭的圆球。在这个圆球里,所有的知识都有着自己恰当的位置;而在这个圆球外面,所有贸然进入的知识都可以得到圆满的解释。这种境界俗称‘圆融’,也叫‘大彻大悟’。

“到了圆融境界,就好比农夫有了自己的土地,不仅可以种出稻米,而且可以在灾荒之年种出甘薯、玉米。这块土地或许只有两三亩地大小,勉强可以养活自身。能做到这一点的有可能是思想家、哲学家、高僧大德,也有可能是个精神病人。当然这片土地也可能广袤如地球、如宇宙,上有日月星辰周转,下有江河湖海横流,不仅可以独善其身,甚至可以庇护天下。能做到这一点的,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是寥寥无几,基本都是文化圣贤、宗教领袖、学界巨擘,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孔子、朱子。”

刘欣盈的描述,让江水源等人都觉得眼界为之一开:原来学习知识也是分为不同层次的!原来我们还处在最低的一个等级,就好像井里的青蛙似的,看到的只是头顶上那窄窄的一方天空!可是作为国学爱好者,谁不想作贤作圣、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

刘欣盈似乎猜到了大家的心思,不禁莞尔一笑:“古往今来立志想要成为圣贤的人何啻亿万?最后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所以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或许应当志存高远、取法乎上,把理想瞄准圆融的境界,但真要做的时候却要脚踏实地,聪明人下笨功夫,从学习书本知识、串连知识点一步步做起,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核心理念。至于最终能不能顿悟圆融,除了靠努力、靠天赋,也要靠机遇,比如王阳明(王阳明)贬龙场驿开悟、王龙谿(王畿)居静室开悟、王心斋(王

最新小说: 天灾养家日常 是心动惹的祸 [综英美]我,丰饶令使,不能毕业 她和她的怪物先生[人外] 大唐食客升职记 群穿赛博,正派就剩我了? 心动后遗症 和豪门哥哥在恋综爆红了 万人迷女主的前夫们 男主总想和我贴贴[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