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师不愿意让军功爵位的传承能力出现一堆不干正事的米虫,对于世袭情况下的权利进行最大程度的修改是势在必行。
而且在张嘉师重商的观点下,军功爵自身很多优惠,张嘉师也会将其引导向商业范畴上,比如说相对而言好处更大的商业税收优惠。
说实话,张嘉师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改革制度方案到底会发挥出一个怎么样的效果,但是对于他而言,有些事情最好还是未雨绸缪好一些。
在很多时候,大秦帝国的军功爵位制度引发的问题并不算太多,因为大秦帝国本身也不是倚重分封制度来确定统治基础的国家。
相对于汉朝时期的各种权贵问题,唐朝时期的皇室分封而导致初期出现的相对较多的皇亲叛乱谋反,大秦帝国的郡县制加军功爵制度,也许由于统治时间较短,而没有出现过于明显的弊端。但是无论如何,在后世穿越而来的张嘉师,在这几年的所在位置的观点下,还是认为这种制度有修正的必然性。
虽然这种修正不一定会比现在的制度更好,但是也不会比大秦帝国自身军功爵位制度有可能出现更恶劣的问题。
……
张嘉师虽然是不喜世家大族,因为在这个时候的世家大族虽然是没有安史之乱之前的唐朝世家大族那么强大,甚至是连什么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都比拟不上。但是不得不说,张嘉师作为一股新兴的政治势力的首领,自然不希望自己的既得权益会被其他人威胁。
唐朝的大型世家,主要有这几个姓氏的规模最大:河东裴氏、赵郡李氏、京兆韦氏、兰陵萧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宗室李氏、清河崔氏、弘农杨氏、荥阳郑氏。
这些世家大族,除了李氏之外,对于唐王朝也算是相当有影响力。
比如说兰陵萧氏在武则天登基称帝之前也算是一个真正的世家大族,其族女是唐高宗李治的原配之一萧淑妃。
同样可以作为例子的,则是同样也是李治的原配妻子王皇后。
王皇后姓氏不详,生卒年约628年—655年11月27日。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她出身于太原王氏,是元魏尚书左仆射王思政的孙女,父亲是罗山令王仁祐,母亲魏国夫人柳氏,叔祖母是唐高祖李渊同母妹同安公主(其夫君是王思政的兄弟王裕),唐朝知名将军之一王方翼是同安公主之孙;而皇后的母方亲戚里,其舅柳奭为中书令。后来因武则天被立为皇后而被废为庶人。最后,她和萧淑妃都被武则天打了一百大板,被打得皮开肉绽,而后二人的手脚被砍掉,并被放到酒缸中,不久,二人去世。
(萧淑妃(?-655年11月27日),唐高宗李治的妃嫔,南朝士族兰陵萧氏望族,齐梁皇室后裔,生许王李素节、义阳公主、高安公主。高宗李治为太子时,萧氏为良娣。唐高宗登基之后,晋为淑妃,宠冠后宫。后在与武则天的宫廷斗争中失败,被废为庶人,关押在暗室,被武则天砍去手足,浸泡在酒缸中,最终被折磨而死。)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而在西汉王朝中后期开始,中国王朝就出现了外戚开始着重影响朝政的事情。
当然,这种事情最早还可以追溯到临朝称制人物,是战国时期秦国昭王的母亲宣太后。
公元前306年,十七岁的秦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41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宣太后在这40多年中,始终是秦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形成了秦国上下只知“有太后、穰侯、高陵、华阳、泾阳,不闻其有王”的局面。昭王无法容忍母后长期临朝专权。最后,他听从范雎建议,收回全部大权,逐“四贵”于关外,改任范雎为相,这才彻底地结束了宣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