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原来没有土地者,按上述制度受田。二是将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诏令还规定,如果有人敢于攻击井田制度,煽动人破坏法令,则将其流放至边境地区。
王田、私属制,是王莽针对西汉以来最突出的土地和奴婢两大社会问题提出来的解决办法。从主观上,王莽看到了农民失去土地是由于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土地买卖。因此,规定土地国有,不准私人买卖土地,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被抛出土地的现象。
在这一点上,王莽比西汉历代统治者都要高明。但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早在战国以后即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经过秦和西汉二百余年的发展,到西汉末年,土地私有已成为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因此,实行王田的诏令刚一颁布,便遭到大小土地所有者的强烈反对。一部分地主、官僚甚至举兵反抗。
汉徐亭侯刘快结党数千人起兵;真定地主豪强也在刘都的率领下举兵反莽。朝廷内部一部分原来追随王莽的人也提出异议:井田虽圣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知顺民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遂王诸夏,讫今海内未厌其敝。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复起,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施行
。在朝野一片反对声中,王莽不得不在始建国四年(公元11年),即诏令发布后的第三年,宣布取消“王田”、“私属”制度:“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犯私买卖庶人者,且一切勿治。”
从这一方面而言,张嘉师不得不佩服王莽,因为土地收归国有,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有魄力做到的。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想要做到这一点的阻力无疑是非常巨大。
张嘉师也知道实施土地收归国有,是有效遏制土地兼并,缓解社会矛盾的一种不错办法。
但是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来形容王莽的这些作为,这句话则是:“没有那么大的脑袋,就别带那么大的帽子。”
没错,张嘉师根本不认为王莽有将土地收归国有的资本,而两者在进行相互之间的对比之后,张嘉师认为他已经处于破而后立的环境当中,只要并不需要将原有的地主阶层逼迫太狠,那么土地收归国有,必然是一项善政。
当然,张嘉师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事情是,在他死后十几年,也就是第一次收回土地权限,进行再次分配的时候,会出现江东地区的再一次大规模起义。
可以说,张嘉师的土地收归国有政策,固然是算得上比较温和而且更有条理,但是毫无疑问,张嘉师的做法可以说操之过急,因为张嘉师是几乎直接在大秦帝国当其时的控制区选择这一种做法。
嘛,张嘉师是希望将事情一次性完成,但是他忽视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欲速则不达。
但是,也就是因为这一次内战的爆发,大秦帝国虽然付出了不少的代价,但是对大秦帝国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
而在这一方面,王莽最为疯狂的地方,就是其根本不切实际的币制改革:
第一次是在他即位前的居摄二年(公元7年),下讼在五铢钱之外增铸大钱、契刀、错刀。
新朝建立后,建兴帝王莽又在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进行第二次改革,废除五铢钱及刀币,另外发行宝货,计有五物(金、银、龟、贝、铜)名(钱货、黄金、银货、龟、贝货、布货),共二十八种货币。由于货币种类太多,换算起来又十分困难,因此流通非常不便。所以人们仍在暗地使用五铢钱。为推行新币制,王莽采取强制措施,下令严禁私铸钱,甚至民家藏有铜、炭者,都被指为私铸货币,一家盗铸,五家连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