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作为秦军中郎军团的一员五百主,其自身的实力自然是相当高。要不然想要在大秦帝国眼下最精锐的部队当中做到这个位置,还真的是有很大难度。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因为大秦帝国的中央军团,甚至是拱卫阿房宫附近地区防务的中郎军团,自从张嘉师病死之后,就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有经历过实战。而这样的情况也反映出大秦帝国的最精锐部队的作战能力到底如何,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只不过,大秦帝国的皇族在这一方面并没有蠢到家,因为即使是长时间没有经历过实战,中央军团的官兵很大部分都会采取与边军进行部分轮换的方式来应对这一个问题。
以边军的老兵来指挥一些新兵,总体而言还是有不少缺陷的。当然,这种安排毫无疑问比起一支号称精锐,但是长时间没有进行实战的部队要好得多。
毕竟即使是再优良的传统以及荣耀的传承,一旦一支精锐部队长时间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实战,那么这一支部队所能够发挥出来的战斗力,很有可能就剩下装备之间的辗压。
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相当常见。
无论是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元朝末年失去了相应战斗意志的蒙古骑兵,明朝时期的卫所兵制度以及清朝后期的八旗子弟,都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样板。
尤其是元朝时期曾经横扫欧亚的骑士部队,在面对装备很多时候都不如他们的农民军,依旧是败多胜少的前提下,就可以想到其战斗力下滑有多严重。
……
元末农民起义是指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至至正二十七年(1351—1367年)九月,中国元朝农民进行的反抗并推翻元封建王朝的武装斗争。
元末农民起义著名的口号是:“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或“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是至正十年(1350年)普遍流行于黄河灾区的一个民谣。到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等事前在黄河底埋下一石人,民工在施工时挖出石人,果然因为挑动黄河,天下反,元末农民大起义正式爆发。
这一年,元朝政府命工部尚书贾鲁发汴梁、大名等十三路农民共十五万人修治黄河,同时又派兵沿黄河镇压,就是这些黄河工地上服役的农民,点燃了红巾军起义的导火线。红巾起义爆发以后,一时“贫者从乱如归”,不出数月,黄河长江两淮之间,到处揭起起义的旗帜。
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的红巾军大起义,主要分为两支,一支起于颍州,领导人是韩山童,刘福通;一支起于蕲、黄,领导人是徐寿辉、彭莹玉(即彭和尚)。
韩山童出身于白莲教世家,从祖辈开始就秘密组织活动,意图恢复汉族王朝统治。至正十一年五月,白莲教主韩山童和弟子刘福通等率领农民军攻下颍州。韩山童等长期以来即以白莲教组织农民进行反元斗争,并自称为宋徽宗八世孙,“河、淮、襄、陕之民,翕然从之”。不料事机泄露,韩山童被捕牺牲,其子韩林儿逃至武安,徒众福通等即来颍州,攻下朱皋,在朱皋开仓赈济贫民,“从者数十万”。以后又相继占领罗山、真阳、确山、汝宁、息州、光州等地。
八月,徐寿辉、彭莹玉攻下蕲州。彭莹玉是袁州“庄民家子”,自幼出家,以清泉为人治病,袁州百姓“事之如神”。他长期利用白莲教组织农民起义。至元四年(1338年)起义失败,逃匿淮西,淮民“争庇之”。至此彭莹玉又推布贩徐寿辉为首,在蕲、黄起义,建元治平,国号天完,很快便占领了武昌、安陆、沔阳、江州、饶州各地。这两支农民军头裹红巾,称为红巾军或红军,他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