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于粮食的需求多寡,与这个人所消耗的体力往往是成正比的。
固然,这一个不是绝对的,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种对比是符合大部分人类的相应消耗方式。
当然,这种消耗事实上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人的本身的质量,比如说身高以及体重方面的相关综合水平。
而在这一方面的消耗而言,一个进行相应军事训练甚至是在战场上进行搏杀,然后后撤下来的军人,他的粮食消耗很有可能是非常多的。
而后世对于这种消耗的情况,有着一个比较科学性的名词解释,那就是食物的热量转换。
……
在后世的科学水平相对于眼下而言,平均更先进以及合理的情况下,热量成为了一个固有的名词。
热量,是指在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依靠温差传递的能量。热量是一种过程量,所以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不可以说“含有”“具有”。而该传递过程称为热交换或热传递。热量的单位为焦耳。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由食物中的产热营养素提供的。食物中能产生热量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碳水化合物。它们经过氧化产生热量供身体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运动。
在一方面而言,当热能供给过多时,多余的热量就会变成脂肪贮存起来,时间久了,身体就胖起来了。
热量消耗的途径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础代谢率,约占了人体总热量消耗的65~70%,第二部分是身体活动,约占总热量消耗的15~30%,第三部分是食物的热效应,占的比例最少约10%,这三者的比例大致已经固定。
而这在很多一方面而言,也说明了越是肥胖的人,他们平均能够消耗掉的食物,比起一个体重比较合理的人要消耗得更多。同样的,一个健壮的人,他们能够消耗掉的食物,比起一个比较矮瘦的人的食物消耗更多。
而后世的食物学家认为,热量与内能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做功与机械能之间的关系一样。
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若两区域之间尚未达至热平衡,那么热便在它们中间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另一方传递。任何物质都有一定数量的内能,这和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的无序运动有关。
当两不同温度的物质处于热接触时,它们便交换内能,直至双方温度一致,也就是达致热平衡。这里,所传递的能量数便等同于所交换的热量数。许多人把热量跟内能弄混,其实热量指的是内能的变化、系统的做功。
热量描述内能的变化量,而内能是状态量,是系统的态函数,对应系统的一个状态点。充分了解热量与内能的区别是明白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关键。热传递过程中物体之间传递的热量与过程相联系,即吸热或放热必在某一过程中进行。
但是物体处于某一状态时不能说它含有多少热量。
而热力学第零定律解释了这个观点:
热力学第零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给出了温度的定义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定律中所说的热力学系统是指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物体或物体系。它为建立温度概念提供了实验基础。
这个定律反映出:处在同一热平衡状态的所有的热力学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宏观特征,这一特征是由这些互为热平衡系统的状态所决定的一个数值相等的状态函数,这个状态函数被定义为温度。而温度相等是热平衡之必要的条件。
第零定律是在不考虑引力场作用的情况下得出的,物质在引力场中会自发产生一定的温度梯度。如果有封闭两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