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中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飞跃性发展:
1986年,袁隆平在其论文《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中提出将杂交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且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1995年8月,袁隆平宣布:中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1998年8月,袁隆平提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政府划拨1000万元予以支持。袁隆平为此深受鼓舞。
在海南三亚农场基地,袁隆平率领着一支由中国十多个省、区成员单位参加的协作攻关大军,攻克了两系法杂交水稻难关。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超级杂交稻在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亩产达到800公斤,并在西南农业大学等地引种成功。
目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
……
从袁隆平院士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历程当中,即使是在1972年开始,得到了国家的相应支持,但是最终在1995年前后才得到关键性的突破进展,继而进入正式投入种植的基础。
而若是算相应的时间,从1960年之后到1995年之间,几乎是整整35年的时间的流逝,以及难以计算的人力物力支持,最终在这一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好吧,张嘉师真的无法想象自己在秦帝国在这一方面的坚持,最终会不会成为有生之年的奢望……
张嘉师只能够说这个事情只有天晓得。
但是即使是如此,张嘉师对于小麦、黍米等农作物进行杂交育种的决心并不会改变。因为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后世的杂交水稻还是杂交小麦的优势,让张嘉师不得不在这一方面坚定自己的决心。
………………………………………………分割线…………………………………………
在杂交水稻的种植研究方面,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
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
可是,如果技术人员用人工方法在数以万计的水稻花朵上进行去雄授粉的话,工作量极大,实际并不可能解决生产的大量用种。因此,研究培育出一种水稻做母本,这种母本有特殊的个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结籽。
而在这一方面而言,张嘉师只能够表示呵呵,因为在眼下,缺乏先进计算方式的相应人员,更多地是在这几年的时间内,不断重复这样的步骤,然后逐步的观察相应的成果。
可以说这是一种效率很低的做法……
张嘉师自然是很清楚这方面的缺陷,但是在足够的先进的科学性手段的前提下,这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式。
而在后世为了不使母本断绝后代,要给它找两个对象,这两个对象的特点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