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由此时开始,量子科技开始进入普通百姓的视野,成为他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然而,量子科技究竟能给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才是普通百姓最关心的东西。
笔者在搜索了网上有关量子科技的资料,尤其细细研读了美国科学家B?格林的宏篇大作《宇宙的琴弦》后,不仅被量子科技将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变化震撼了,也被量子世界所展示出的另一番情景深深地吸引了。
众所周知,中央电视台在报道量子卫星的新闻稿中给我们介绍了几个量子力学中的概念,比如量子纠缠、量子通信、量子隐形态传输等,但是他们却刻意隐藏了量子力学里的另一个重要的理论。
那就是多重世界理论(猜想)。
由于这一理论,笔者又联想到了另外一种社会现象,即从古至今广为流传的所谓鬼魂说!
笔者在某一时刻,脑洞忽然大开,这些所谓的鬼魂会不会是这个世界死去的哪个人的另一个世界的隐形态呢?
玩笑,纯属玩笑?
我们言归正传。
要充分理解多重世界理论,我们还要从薛定谔猫实验说起,即所谓的量子叠加态实验。
薛定谔猫是由伟大的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
设想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面,放着一只猫。在箱子的一角有一个装有毒气的瓶子,瓶子是封闭的。另外,还有一个放射性原子核与瓶子连接起来,毒气瓶的封口会被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发出的粒子给打破,放出毒气,杀死猫。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放射性物质发生衰变放出粒子的概率是一定的。
比方说,在1个小时内,放射性原子核将有50%的概率发生衰变,有50%的概率不发生衰变。那么在我们打开箱子观看猫的死活之前,我们是不知道其是生是死的。
我们可以说,猫处于既是生、又是死的量子叠加态。一旦我们观察了猫,它就会塌缩到“生”或者“死”之中的某个状态。
量子叠加态的概念在微观的量子世界是很具说服力的,是解释诸多实验现象必不可少的理论。可是当薛定谔把这个概念借由“薛定谔猫”这个理想实验推广到宏观世界后,就与我们的常识产生了极大的冲突。
我们何曾在生活中看到过既死又活的生物呢?然而,如果我们否认薛定谔猫的存在,就把世界运行的规律给硬生生的割裂开来了,也就是我们硬性的规定了,微观世界只适用量子物理规律,而宏观世界适用经典物理规律。这样好吗?科学吗?
好吧,反正没有定论,先不谈这个。
在避开了这个麻烦之后,它随即又给我们引出了另外一个深刻的问题:
量子与经典的界限在哪里?我们可以在多大的系统中找到薛定谔猫态呢?争议存在了很多年,也同样没有定论。
然而,尽管薛定谔猫提出后带来了诸多争议,但是这个绝妙的想法还是给了人们很多灵感,于是各种薛定谔猫的变种不断涌现。
其中最重要的是艾弗雷特(Evertt)的多重世界理论,或者说波函数从不塌缩的假设。(注意了,这是本书重要理论基础)
这个理论可以概括为薛定谔方程在所有时刻都成立;也就是说,宇宙的波函数从不塌缩。在艾弗雷特的理论中没有提到平行宇宙或者世界分裂,它们蕴涵于理论中,而不是事先假定的。
他天才的洞察力在于,这个无塌缩的量子理论实际上与实验观测是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