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不怪他们,毕竟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他们也只是想多一份救人的希望。
终于,半个小时之后车到了骡子山,由于坐车太久的关系让我感觉很难受,我蹲在路边抠了一会儿嗓子眼,等吐完之后我感觉一垫脚人都能飞起来似的,看来我这辈子还真不是什么做大事儿的人。
半死不活的回到了人群中,大壮告诉我这儿就是骡子山了,村子还在前面,离这里还有一里多路,咱们先在这儿等一会儿,等他大侄子带那个会抓鬼的道士来,然后咱们再一起去村里看看。
我没说什么,而是抬起头仔细打量着这座骡子山,哎,你别说,我仔细看了一会儿后,终于明白这座山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骡子山了,因为这座山从远处看去确实很像一张骡子脸,那一对大耳朵,刚开始我还以为是草尼玛呢,椭圆形的鼻子,尤其是嘴巴处的那两颗崩出的大门牙,牛B到不行,不得不说真是太像了。
据大壮所说,这其中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这座山上住着一个老樵夫,无妻无儿无女,孤身一人靠着砍柴为生,生活过得很艰苦,经常连饭都吃不饱,是典型的孤寡老人。
有一天傍晚,老人正准备开炊做饭,这时他不经意间听见门外有声音传来,还挺怪的,像是什么动物的声音,老人便出门一看,谁知屋门外竟然躺着一只饿得骨瘦如柴并且奄奄一息的骡子,老人心地善良,也许是长年孤身一人,他便想找一个朋友陪他,哪怕是一只动物也好,于是老人救了骡子,他把家里仅剩的半袋米用来做成了香喷喷的米饭和骡子一起共享,老人吃的很少,骡子吃的很多,吃完饭之后老人就把骡子牵进了屋里并为它铺了一地草席给它睡觉,到了晚上还和骡子谈心,老人说,骡子听,尽管他知道骡子根本听不懂,但他发现骡子一直在安静的听着他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老人很欣慰,也很感动,因为这种感觉就像自己有了孩子一样,看来这只骡子是有灵性的,于是老人就打算从此以后好好照顾这只骡子,让它陪伴自己安度晚年。
可是第二天早晨,老人起床之后发现骡子不见了,到处找也找不到,就好像这只骡子从未出现过一样,老人很伤心,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梦吧,就在老人一蹶不振的时候,他惊奇的发现自己家米缸里的米不知何时已经变得满满的了!老人很惊讶,后来当他上山砍柴的时候却发现这座山的形状竟然变成了一张骡子脸,而且正是昨晚被他所救的那只骡子,这时他才终于明白,这是骡子报恩来了。
后来据人们所说,这位老人死后也羽化成仙,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八仙之一张果老,而那只骡子也成了他的坐骑,因此这座山就被人们称为骡子山。
正是因为这座山的形状像骡子,所以村民们便认为这是老天爷的意思,于是村里每家每户都养着骡子,寓为六畜兴旺的意思,你别说,不管是旱季还是雨季,这座山的骡子脸依然未曾改变,渐渐的,村里的人就把这座山当成了心理暗示,认为是神仙在保佑他们,于是大家就为这个村子取名为骡子村,这就是骡子山与骡子村的由来。
不得不说人民群众的想象力是强大的,这点没错,首先撇开这个传说的真假性不说,光是情节对我来说就足够感人的了,最主要的是很符合咱们民间故事的风格,很接地气,因此就没有必要去考验这个传说到底是真是假,把它记在心里,只要知道骡子山有着这么一段神奇的传说,这就足够了。
这时,老贾凑到我身边对我说:“文哥,你还记得我老家的那座山么?我决定了,我要把它改名为羊驼山!”
“草尼玛!死一边儿去!这能比么?你咋不叫五指山呢!!”我狠狠的鄙视了老贾一眼,让他死一边儿去。
就在我俩闹挺的时候,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