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
作者:张利
前缀文:
一百二十九年前,中燕市为炎国属地。
炎,城池高大,民奴聊生。母携幼子垂帘执政,权不稳。炎民奴不满,恋前朝‘明’。即组‘恋团’,‘反炎复明’。
炎称西洋人为‘夷’。夷人垂涎炎地已久。两股夷人予与炎王改前约:炎滨海城池均外开于夷人。炎臣令夷人跪见于炎王,夷人拒之,前约未改。
夷人兵见于炎都城外,炎夷议事,无果。炎捕夷人数十,首置于大内府衙,再置于王家花园‘茗夷园’。私刑至夷人,死伤者十数人,夷人怒。
‘治外法权’乃炎王所颁。夷人独享,炎民奴惧之于夷人。炎恋团猖獗。王公卿相,娼优隶卒,无人不团。团意识不一,九流各异,松散无束。炎夷取其一,炎民奴宗族意识高涨;改两族‘满汉之争’为‘炎夷之辫’。团举‘扶王灭夷’之旗,王公卿相借以用之;恋团气势高涨无边,炎人凡有夷物者,教义不同者即诛之;娼优隶卒入团,寻己之靠山,以敛小财。王公卿相组团乃权利所致。
炎王室中,有灭恋团者,易有扶恋团之士。团有杀夷人之利,易有‘反炎复明’之害。王母意灭恋团,恋团怒,众团占一城,成诛不胜诛之势。王之卿相谏王:团不可剿,应扶之以灭夷。恋团士气复涨,烧夷人教堂、杀夷人教徒、毁夷人之物。卿相禀王:‘拳民忠贞,神术可用’,王母用之。
夷人组团攻炎。炎先失城于‘大沽口’。王母以为,夷人意在其卷帘让权。既以其子之名诏恋团,战夷人十一国,凡诛杀夷人者赏。王公卿相趁乱夺权复明,率恋团诛杀王,未遂。
夷人,二日破炎都城。炎王及其母大惊,逃之。途中母下诏:与夷人之战,恋团所为,与王母无关。命各地炎兵剿杀恋团,炎兵与夷人合力,团全亡。
夷人入城,命兵卒火烧王家‘茗夷园’掠杀八日。王母遣卿相与夷人议和。夷人意在割炎国之地,卿相为保炎地日:杀夷人之恋团,乃炎国叛逆,王宣战诏令,惧恋团挟持所为,非王本意。此事卿相定名为:夷人入炎王之地,助王评定家乱。故此,夷人无割炎地之理,王仅有赔军费之责。炎与夷人达成《一九零一条约》。夷人称此为:‘拳民暴乱’。
炎免于割地,赔款数合计;炎国民奴,每人罚白银一两,记利总合;白银四点五亿两,还三十九年清。
夷人中有高明者,退赔款于炎,以办夷学;召炎崇夷者,教化之。名为:‘改旦学堂’。
炎虽败,民奴未亡。王诏民奴修善城池,炎王城门复闭。王仿造夷人之宫殿花园‘茗夷园’无力修起。
十年后,炎民奴反王,各城违抗王室宣告独立,炎亡。
一百零九年后,‘改旦学堂’为炎国最高学府……
夷人八国联军烧毁炎王私家花园‘茗夷园’。炎王耻辱转为炎民后裔的耻辱、炎族的耻辱、炎国的耻辱。炎王后裔商量,炎王的‘茗夷园’修还是不修。主张修起的缘由是-不忘记国耻。不主张修起的缘由也是-不忘记国耻。
一个是花费财力物力,重建被烧毁的‘茗夷园’;一个是保留被烧毁的‘茗夷园’的残垣断壁。是留下伤疤在那里让大家看着好。还是整容,把伤疤修磨平了好。炎人后裔各方一时争执不下……
‘茗夷园’喷水池边,按炎民族生肖记法雕刻了十二只喷水生肖兽;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兽头均被夷人掠走,只剩下无头的兽身坐在那里。夷人国之一的法国欲拍卖‘茗夷园’喷水池排名第一的兽首鼠头一只,炎人后裔对此反应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