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不在言语,直接上山。不多时,佛觉寺已到。僧侣的身影渐渐多了起来,一个个身披白色俭朴僧袍,表情肃穆。
“盛哥儿,你有没有感觉,气氛有些不对“。贾福看向刘盛,感觉山上气氛不对。
刘盛摇头,也不急着说话,继续往前走。一群僧人盘膝,对着佛堂坐着,口念经文。静心和尚,坐在最前面。当初和他一起下山的主持,以及其余的老和尚,已经不见踪迹。
贾福看着刘盛,感觉此地气氛格外的沉重。大约一个多时辰后,众僧起身。一个小和尚,抱着大箱子走到静心和尚旁边。
“阿弥陀佛……“。静心和尚打开箱子,把里面的袈裟一一取出,当取完最后一件之后。大步向前跨入佛堂,把手中的袈裟,全部放到佛像前。紧接着,众僧齐宣佛号。有两名僧人走出来,拿起袈裟走入佛堂之内。
当这一切做完之后,众僧散去。静心和尚转过头来看见刘盛、贾福,真诚的笑意浮现在脸上:“看来这一切都是天意,此时能遇见两位施主,贫僧已无遗憾“。
“大师为什么说是天意?又何来遗憾之说“。刘盛看着刚刚的情景,有很多疑惑。
静心和尚不急着解释,反倒介绍起他旁边的小和尚:“这位是我的师侄,当代主持“。
“刘盛、贾福见过主持,不知主持法号如何称呼“。刘盛和贾福连忙行礼,询问起来。
小和尚对着两人回礼,笑着回答:“小僧为主持,以无法号“。
“大师,以前的主持呢?“。刘盛看着小和尚,疑惑的询问静心。
贾福也满是疑惑的,看向这一大一小两个和尚:“当初你们走的时候,不是有一群,和你年纪差不多大的和尚。如今我怎么,没有看见他们“。
“此行出发之时,万物逢春。回来之时,万树落叶。我们历经一个春秋,江南灾民已经大体安定。贫僧的师兄们,在帮灾民重建家园之时圆寂“。静心和尚说出圆寂两个字的时候,语气很平淡。好像这对他们不是苦难,而是解脱。
贾福想起袈裟,看向小和尚:“刚刚你抱的箱子,里面的袈裟,是那些和尚的吗?“。
“那些袈裟,是家师和诸位师叔、师伯的遗物“。小和尚看着贾福,疑惑的样子,回答起来。
刘盛若有所思起来,看向小和尚继续追问:“遗物?他们的遗体呢?“。
“尘归尘,土归土。既然圆寂,自然要回归天地之间“。静心和尚看着两人疑惑,解释起来。
贾福听见后喃喃自语:“回归天地之间,尘归尘、土归土“。
“家师和诸位师叔、师伯遗愿,圆寂后立即火化,把骨灰撒向长江,回归天地“。小和尚听见贾福喃喃自语,继续解释起来。
刘盛听完小和尚的话,佩服起来。在这样的一个年代,若不是没有办法。很少有人进行火化,因为这需要莫大的勇气:“为什么要撒向大江“。
“因为他们希望以这样的方式,继续守护这片土地,愿长江少些水患“。静心和尚看着刘盛,耐心的解释起来。
贾福看着小和尚,心中突然出现一个疑问:“这偌大的佛觉寺,为什么是这位小和尚,当主持“。
“你以为我想啊,师兄他们欺负我年纪小。抽签的时候耍赖,我是没办法才当上的“。小和尚一听贾福问这话,想起当日选主持的情景欲哭无泪。要不是他们仗着年长耍赖,主持这份苦差,又怎么可能会落在他头上。
贾福被小和尚的语气逗乐了,看着他一脸不乐意的样子:“怎么感觉你还不情愿?这么大的佛觉寺,你当主持。难道不是一件,很威风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