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是代天巡狩,来往于各个行省之中,每个行省停留时间不会超过两年,从而在根本上杜绝地方官员勾结成奸的可能,尽量保证监察御史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至少现在御史台是掌握在陈宜中的手中,这位陈相公有时候虽然手腕软弱了些,但是绝对是油盐不进的主儿,谁想走后门都没这个可能,被逮到了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至于之前的沿江制置大使、安抚大使等等都撤销,只有在举国临战的时候,才会派出朝中右丞相或者兵部尚书临时担任各行省统兵大使,节制各个行省的军队,而在平时各行省内屯驻的主力战军一般不会相往来,从而减少军队结党营私的可能,同时主力战军的调动,需要巡抚、安抚和当时行省中监察御史三人共同同意才可,进一步避免藩镇诞生的可能。
至于皇帝以后会不会分封郡王,那就是后话,毕竟现在叶家子嗣不多,叶应武这一辈也就只有叶应及一个兄长,还远远没有到分封亲王的地步。尤其是叶应及尚未不惑,精力正旺,自然也不愿意当一个闲散的郡王。叶应武知道这个兄长素来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不过做事却是脚踏实地,所以也就随着他去了。
虽然朝野之中都已经预料到了大明在军事改革之后必然紧接着对民政制度下手,为此京城纷乱的雨夜中更是闹得不可开交,单单是禁卫军抓人就抓了两天两夜。心中已经有了准备,不过当这民政制度颁布出来的时候,朝野还是一片哗然。
行省制度,几乎是一个崭新的名词,出现在所有人的嘴边。无论是士子书生,还是商贾农夫,在闲散之余多多少少都会讨论一番这行省制度。大明继承了前宋丰厚的家底,民间的受教育水平远远高于其他时代,甚至农田中耕作的农夫多多少少都能认识几个字,再加上有宋以来,朝廷对于民间舆论管辖素来宽松,甚至当初徽宗皇帝和京城名妓李师师的绯闻闹得满天飞,汴梁街头巷尾可以说人尽皆知,朝廷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导致百姓们对于议论朝政有着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这行省制度绝对不是在原来宋朝制度上小修小补,而是几乎等于推翻重来,把唐时候开始划分的道、宋时候延承改进的路制度直接丢进废纸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行省。
不过对于朝野之中的议论,叶应武并没有多管,只是让六扇门注意控制言论走向即可,而文天祥他们更是忙着一一落实,哪里还有工夫管这些。
当然了,朝野议论是可以的,但是绝对不能有什么意见和反对,这是叶应武的底线。伴随着这一道圣旨的颁布,大明的各处主力战军,包括天武军、神策军、神卫军、镇海军、宣武军、天雄军、荆湖军、两淮军、静江军、邕州军等等都已经全面出动,一个个每天在州府外面操练,声势浩大,在向世人展现大明武力强盛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告诫那些心怀不满的官员,只要有一丝风吹草动,刀斧就会落在他们的脖颈上。
面对文天祥伸过来的萝卜和苏刘义抡起来的大棒,这些官员们自然很明白应该怎么选择。萝卜就算是再难吃,也得咬着牙吃下去啊!
————————————————--
草案签发之后,叶应武实际上就已经没有什么事了,一天到晚赖在后宅谁都不见。当然这洛阳城中,也没有几个能够当得起大明皇帝亲自接见的人,洛阳知府、巩县知县什么的基本都直接让梁炎午带着几名幕僚出面接待了。毕竟梁炎午以资政殿大学士、陛下身边第一等红人的身份接见他们,已经算是给足面子了。
一抹阳光透过窗户缝隙洒在地上,瑞脑余香烧了一夜已经只剩下袅袅的香气,金兽口中的香烟已经难以寻觅。
赵云舒一丝不苟的抽过来外衣系上扣子,看了一眼身边,无可奈何的说道:“夫君,时候不早